以风险观之,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挑战在发达经济体,其中最大威胁仍在欧洲。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已经四年之际,欧元区危机仍处于囚徒困境。投资者对欧元存在抑或消亡的诘问未曾消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至2013年底,欧洲银行有2.8万亿美元资产面临抛压。资本外逃成为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紧箍咒。希腊、西班牙等国危机警报未除。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继续为世界经济带来风险。IMF警告,如果美国的立法者不能尽快消除“财政悬崖”威胁,并提高债务上限,美国经济可能再度衰退,并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破坏性”的溢出影响。
IMF和世行年会开出的药方是:主要经济体需要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和适当的结构性改革,以及谨慎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建议与一两年前强烈要求“财政整顿”的调门已经明显不同。
在财政捉襟见肘之下,欧洲、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开闸放水”,以“不封顶”的宽松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稀释债务,减轻债务压力。有经济学家担忧,这种政策引发的全球货币贬值合唱最终会否导致恶性竞争。而伴随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通胀危机亦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点爆发。IMF首席经济学家布朗夏尔不久前警告,从2008年算起,本轮全球危机预计会持续到2018年。换言之,世界经济正运行于“危机十年”的中段。
种种风险当中,应当看到,世界经济仍有亮点。尽管受外部环境拖累,新兴经济体增长有所放缓,但人们仍然相信,亚洲新兴经济体会继续担当全球主要增长引擎。其中,中国的作用尤其受到关注。
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市场信心并未恢复。鉴于此,身处危机者既需应急之策,又需重塑中长期信誉。处境较好者则更应居安思危,趋利避害。 新华社记者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