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82岁的老作曲家吕其明与作曲家陈新光历时29天,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创作了交响组曲《使命》,上月初在上海音乐厅首演后,两位作曲家又精益求精地进行了修改完善。昨晚,《使命》首次以完整版成功上演。演出结束后,吕其明兴奋地对记者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用这台音乐会重温历史,放眼未来,和全国人民一起同庆盛会。”
吕其明10岁参加革命,长期以来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所以,他多次对记者说:“作曲家要写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我的创作灵感、创作题材,都来自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环境中所产生的真情实感。所以,我的作品大多是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和军队为主题。”昨晚的音乐会上,由管弦乐改编成交响合唱的《红旗颂》,再一次让听众在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中,感受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气概。(下转A10版) (上接第1版)
歌曲《微山湖》《谁不说俺家乡好》、弦乐合奏《祭》、管弦乐序曲《焦裕禄》等,用形象鲜明的音符,描绘了革命战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听着这些熟悉的乐曲,阵阵感动涌上人们的心头。多少年来,吕其明把自己的创作节奏,与党的壮大、国家兴盛的步伐紧密契合。信仰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在。三年前,年近八旬的他,又开始构思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作品《使命》。今年夏天,他与年已七旬的作曲家陈新光合作,连续29天战高温创作了这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交响组曲。舞台上,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奏响了序曲,大提琴的慢板显得凝重而又深沉,朦胧的乐声逐渐变得清晰,沉睡的巨人开始苏醒,又发出压抑的呐喊。苦难的岁月中,人们只能相互倾诉心中的苦闷,段皑皑的二胡如泣如诉,在低沉的乐队声部衬托下,从伤感转为悲愤。此时,弦乐声部出现了充满生机的活跃,简短的民歌旋律不断往复扩展,成长为强大的力量。动感十足的音符刻画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壮大,又以蓬勃之势在第二乐章末发展成了辉煌的声场。
作曲家以史诗般的笔触,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祖国的前进历程。乐队鸣响号角,宏大交响结构把热情传递给了每一位听众。左翼伟的唢呐和民族打击乐颇有乡土情韵,却营造了节日的欢庆气氛。颂歌的旋律萦绕于各个声部之间,就如同一股淌入心田的热流。在上个月首演时,这部组曲到此结束。但是,吕其明感到有遗憾,他说:“党的十八大是继往开来的盛会,将会制定新的使命。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是在不断设定新的目标和新的追求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吗?”于是,他和陈新光商量后,马上进行修改完善,又创作了以“神圣使命”为主题的尾声部分。只听得铜管齐奏灿烂音符,主导动机进一步升华为辉煌的音符,老作曲家用忠诚之情谱写的全新篇章象征着新的使命,虽然旋律线条曲折蜿蜒,但是,蓬勃的音乐仍然动力十足地向前坚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