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如果说1999年单明的第一次献血是出于参加一次单位组织的活动,那么从2007年开始,只是因为单明在血液中心看到太多患者家属在那里申请用血,眼神里无不带着期盼的神情时,他意识到,无偿献血是一种对社会的奉献,“我们只要付出一点点,就能让许多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2008年的一件事,让单明萌生了献血小板的念头:那是一次在血液中心献血时,小单看见一对来自外地的夫妇,在献血小板。一打听,得知他们6岁的小孩得了白血病,而血小板在白血病、化疗等临床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用途,他们每个月都要到血液中心献血。他们告诉小单,孩子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要竭尽全力救治。“这对夫妇让我感到,今天我们献血小板,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
于是,从2008年起,单明开始献血小板。按规定,血小板每隔28天献一次,每次1个单位是260毫升,可小单每次坚持要献两个单位。有一次,为了能赶上献血,他利用分班中间的休息时间,“打的”赶到徐汇区血液中心献完血后,再赶回去工作。仅今年以来,单明就已献了20次血小板。
每个休息日乐当志愿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单明萌生了当无偿献血的志愿者。2010年,他第一次参加了上海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成为其中的一员。公交驾驶员实行的是做一天休息一天的制度,一到休息天单明就会到血液中心担当志愿者,承担指导初次献血者填写表格、解答无偿献血的相关问题、到马路上宣传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等工作。2010年至今,无论酷暑寒冬,他几乎每个休息日都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已把无偿献血和做志愿者看成了自己的第二职业”。
单明从未与别人谈起自己这些年来无偿献血和做志愿者的事,要不是上星期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给巴士六汽公司写来了感谢信,大家都不知道他做好心人且坚持了这么久。面对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赞誉,单明的回答很实在:“无偿献血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只不过我做的比别人多、坚持时间长一点。”
本报记者 张欣平 通讯员 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