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6日是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最后一天,从报考人数来看,最受欢迎的是昌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监察员,报考考生多达1757人,而总共招考15人,竞争比例达到117比1。
在东华门分队,近两年招考了9名新城管队员,其中有6名硕士,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城管队伍。
小城管拒进国企外企
杨格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法学专业,到东城城管东华门分队工作不到半年。去年这个时候,她正是众多热考城管考生中的一员。杨格记不清最初有多少人报考东华门分队,只记得最后有20人笔试合格,入围参加面试,竞争4个城管队员的岗位,最终她和另外3名年轻人脱颖而出。
在考城管之前,杨格也在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她还接到了一家国企和一家外企的录取通知,在很多人看来,这两个工作都比城管工作要好得多,但是杨格都放弃了。“我这个人喜欢有挑战性,希望尝试不同的工作,而且城管分队的录取通知是第一个来的。”就这样,杨格穿上了城管制服。
“我到了这个队伍里才发现,城管和传说中的不一样。”昨天上午,记者在故宫神武门外广场见到杨格时,这位蒙古族女孩一脸阳光,正和老队员在广场前巡查,规范路边摆摊的无照商贩。一个商贩看到她就跑,端着一锅蒸玉米,远远地躲到马路对面。城管每天遇到的无照商贩大多数是弱势群体,杨格发现老队员们执法都有方式方法,完全没有传说中“抄摊儿”的行为。
同样出乎杨格意料的是,城管管的事儿很复杂,“现在感觉到,好像没有城管不管的事儿。”杨格说,最累的是“十一”黄金周,她在神武门前站了一天,眼前无数的游客经过,晚上到家就睡着了,“第二天看报纸得知,故宫当天游客18万人,估计怎么也得有12万人从我眼前过去吧。”一天中杨格做得最多的就是给游客指路,上午还精力十足,下午就说不出话来。
对于选择城管这个职业,杨格说家里还是比较支持的,“我姥姥喜欢我干这个工作,不用天天面对电脑,每天可以晒太阳,姥姥觉得很健康。”
老城管换岗才得轻松
陈超(化名)是名已经离职的老城管队员,看到现在这么多年轻人热衷报考城管,他感觉真是形势变了。
时至今日,陈超依旧对他第一天正式上班的情景记忆犹新。“第一天上岗,就赶上了上24小时连轴转,我的心都碎了。”陈超显然对城管工作的辛苦毫无准备,他什么都没带就去上班,中午得知晚上回不了家,临时去2元店买了洗漱用品。当时正是国庆保障前夕最要劲儿的时候,让陈超没想到的是,晚上7时多,他和其他队员一起出动去“清大件”,“我都没想到,竟然是去搬路边的大石头、废弃物,就和搬运工苦力一样!”陈超一直忙活到深夜,搬最后一块的时候,他还把自己的手指头戳了。陈超当时暗下决心,绝对不能这样继续下去。而这些苦,没有穿上城管制服前,旁人是无法知晓的。
春节前,陈超和几个原来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小聚。再见面时,他们通过调动、遴选,都先后离开了城管系统。“大家都有一个感慨,到了新单位后发现,不论发展前景如何,工作压力一下子少了。”陈超说,城管常常加班,尤其是一到节假日就停休,永远和家人的生活规律不合拍,而到了新单位,同样是公务员,每天都能正点上下班,“春节也休息了7天,我工作以来就没享受过这待遇。”几个同事的感受颇为一致,以前在城管每月统计加班都是近百个小时,而现在的单位很少加班。
为什么这么辛苦的工作,还有这么多考生报考?陈超认为,根源还是在于人们对这个职业了解得不全面,以为城管的权力很大。陈超的家人在他刚工作时,也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家里缺什么就出去抄什么”,直到后来才知道做城管非常辛苦,付出多、回报少,而且城管工作的透明度非常高,没有肆意侵占他人财物的权力。
陈超说,社会对城管的误读、误导造成了求职者的片面理解,“城管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但是相比其他工作,城管更能锻炼人。” (刘莹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