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针对性用药很重要
李惠萍解释,治疗普通感冒最好的药,就是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和合适的湿度,必要时可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
有些患者咳嗽非常严重,影响睡眠,此时可以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如含抗过敏成分的药物,能缓解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物能退烧。伴有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到医院就诊,适当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咳痰比较多的患者应以化痰药物为主,以免痰越积越多,加重感染。如果因咳嗽过于频繁和剧烈而影响睡眠时,则可以用一些含可待因成分的镇咳中成药,控制症状,帮助入睡。
李惠萍强调,如果发烧超过38摄氏度,有黄痰,且喝水、休息两三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就应及时就医,以免恶化为肺炎。如果患病初期没有发烧,但出现了严重的喘气、胸闷,也说明病情在恶化,要马上就医。
此外,预防感冒,要多洗手,开窗通风、注意室内卫生等,好习惯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帮助。
出门戴口罩有益自我防护
由于冬春季节转换,气温仍然很低,户外空气也不是十分理想,市民应该戴上口罩再出门。
大气中的许多污染物会伤害我们的支气管,方便病原体侵害我们人体。所以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这种意识,从小处做起保护环境。而经常接触到汽车尾气、粉尘等污染物的,更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戴口罩且勤换洗。在选择住处时也应多考虑周围环境,要选择空气好、污染小的居住条件。
李惠萍介绍,近年来,各类肺部疾病多发,如肺癌、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肺部真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明显增加。为了预防肺部疾病,关键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这能将真菌、结核病菌以及一部分空气污染物挡在外面。
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每个月清洗一次家用或车用空调的过滤网。若需要长时间坐车或坐飞机,每隔1小时,要适当走走,或做一些腿部伸展运动,如反复屈曲腿部关节。此外,要注意补充水分,日常饮食注意低糖、低脂、低盐饮食等。
慢阻肺患者早春注意防寒
在冬春季节转换时,俗称“老慢支”的各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比较常见,李惠萍教授认为遵守以下几点会对患者有益。
1.戒烟,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刺激。吸烟是慢阻肺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吸烟者,尤其是慢阻肺患者,戒烟是当务之急。戒烟可减缓慢阻肺的发展速度,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次数,是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破坏支气管正常组织,所以最好能戒烟,不然也要适当减少吸烟量。而对于不吸烟的朋友呢,也要谨防吸“二手烟”,这就需要有吸烟习惯的人能注意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而是在专门的吸烟区吸烟。少数患者需要药物辅助戒烟,可在医院戒烟门诊咨询并处方药物。
2.保暖防寒、开窗换气,预防呼吸道感染。感冒后易引起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轻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者可引发肺部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慢阻肺患者冬天和早春要特别注意防止受凉。寒潮来临时最好不外出。室内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室内还要注意经常开窗换气,这样可以破坏致病原的生长环境,减少致病机会。每次开窗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每天可开窗2-3次。以上多种手段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由于慢阻肺患者属易感人群,必要时可以进行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的接种以及定期口服免疫增强剂等。
3.均衡饮食,改善营养状态。多数慢阻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消瘦、低白蛋白血症,致使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引起复发,可给予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4.动静结合、劳逸有度,保持良好心态。慢阻肺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但也不能一直缩在屋里“猫冬”,不敢出门活动。天气晴好时,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上下肢锻炼可提高患者运动的耐受性、呼吸困难的感知性以及生活质量。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身体状况较好的也可爬山、游泳,但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后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避免进行力所不及的劳动,有心慌气短者更应掌握好自己的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此外,COPD(慢阻肺)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日常配备解痉平喘、止咳化痰药物,适量补水,有痰尽量咳出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于怀疑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如有经常咳嗽、咳痰,需去医院呼吸科就医,确认有无慢阻肺。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