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50周年特别策划
     
本版列表新闻
“好八连”命名后首任指导员刘仁福——~~~
“好八连”命名后首任指导员刘仁福——~~~
“好八连”命名后首任指导员刘仁福——~~~
“好八连”命名后首任指导员刘仁福——~~~
     
2013年03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八连”命名后首任指导员刘仁福——
好八连是个集体雷锋
江跃中 丁绍学 杨利
■看望“南京路上好八连”首任指导员刘仁福(右)记者张龙摄
  对话者  刘仁福“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后第一任指导员。邵永民“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新传人、四班副班长

  邵永民:老首长,您60年代就在连队担任指导员,那时候咱们八连就学雷锋吗?

  刘仁福:雷锋和我们八连是同一时期的两个典型,我们一直以雷锋为榜样,别人学我们八连,我们八连始终学雷锋。

  邵:您觉得新时期咱们八连学雷锋最需要学什么?

  刘:我觉得要学雷锋始终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作为全国全军的英模典型,八连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哺育。“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留下的名言,也是八连官兵几十年矢志不渝的政治信仰和立身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刊登毛泽东主席题词,全国军民迅速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

  1963年8月1日,毛主席挥笔写下光辉诗篇《八连颂》,号召全国全军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

  1963年11月,总政在批转学雷锋活动的情况报告上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好八连是一个集体的雷锋。”在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50周年前夕,邵永民代表连队官兵,来到刘仁福的家中看望,并与他一起畅谈学习雷锋的心得体会。

  新民晚报短评成经典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毛泽东同志1963年8月1日写下的诗篇《八连颂》,是对“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和精神的经典总结。说起当年的连队,今年已经84岁的刘仁福依然兴奋。他回忆道,从1959年7月份起,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等,先后从不同角度,争相报道八连,其中一篇报道的题目叫《南京路上好八连》,从此,上海人民心目中就有了“好八连”的美称。

  不少晚报的老读者可能还记得,当年的《新民晚报》报道八连时,有一经典之作。在一幅八连战士晾晒小布片的图片旁,配上了题为《一寸布》的短评:这幅照片里的战士在晒什么东西?读者也许不会想到挂在绳子上面的是好八连战士的擦枪布。谁会把一条条、一块块的破布头放在眼里呢?未免太寒酸了。我们好八连的战士用这些碎布擦亮了手中的武器,把擦枪布用了洗,洗了用,直到实在不能用为止。战士们说:“我们少用一寸布,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寸布,人民就可以多用一寸布。”

  “正是这些报道,使‘南京路上好八连’家喻户晓。”刘仁福告诉随同采访的本报记者,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八连的这些光荣历史,他始终记忆犹新。“坚持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几十年等连队的好传统,就是当年向雷锋学习的成果。”

  和周总理合影留念

  刘仁福还深情地讲述起1963年4月12日,周总理接见他的温馨场景。当时,八连干部来北京作报告的事,被周恩来总理知道了。他告诉身边工作人员,要单独见一见八连的干部。4月11日,刘仁福接到通知,说周总理明天要接见他。

  4月12日下午,一辆银灰色的轿车,把他接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下车后,在别人引导下,他拾级而上,走进了一间平房。他一进门,周恩来总理就迎面走过来和他亲切握手,神情十分和蔼可亲。

  “周恩来的平易近人,打消了我的紧张。”刘仁福说,他自如地向总理汇报连队情况,总理不断插话提问:连队是什么时候组建的?现在有多少人?有多少干部?多少战士?战士都是哪里人?有多少党员?全连干部战士的文化程度如何?又问话剧中陈喜、童阿男,赵大大、抗美援朝等剧情(因话剧团正在北京演戏,总理看过好几遍),他都一一作了回答。总理最后勉励说,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继续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不知不觉中,周恩来和刘仁福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临走前刘仁福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周恩来敬了个军礼,周恩来忙说:“不要急嘛,还要合影留念。”于是他们又坐下来,随行的记者迅速按下了快门。

  “党和人民无比关心、爱护八连,让官兵们深受感动和鼓励。”刘仁福说,雷锋精神一直是连队保持发扬光荣传统的强大动力,并且也才有了今天的八连。

  精神和传统一脉相承

  “学雷锋,就要学习他心里时刻想着国家,想着人民。”刘仁福语重心长地对邵永民说,八连官兵自己是国家中的一份子,时时处处想着国家和人民。那时候,连队开展了节约一寸布,一度电,一分钱,一粒米,一两煤等活动。为方便节省学习、训练时间,大家自己动手理发。战士张振才和顾炳就是理发箱第一代人,理发箱也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邵永民说,现在,连队坚持把雷锋“坚决听党话、一辈子跟党走”的精神品格,纳入八连政治教育的第一课,每年新兵入伍都进行专题教育。“刚进连队,首先要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上一堂雷锋精神教育课,参观一遍连史馆,观看一次《霓虹灯下的哨兵》,去南京路为民服务一次,配发一套雷锋书籍和八连传统故事集,让我们始终记住自己是党的战士,要永远对党忠诚。”他还告诉老首长,连队官兵深深地体会到:“雷锋,是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的名字,更是咱们一代代八连官兵永恒的记忆。雷锋精神和八连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八连官兵践行雷锋的崇高、无私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连队才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离别时,刘仁福戴上老花镜,在小邵的笔记本上写下:“雷锋、好八连精神代代相传!”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丁绍学  杨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50周年特别策划
   第A07版:50周年特别策划
   第A08版:50周年特别策划
   第A09版:50周年特别策划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评论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法治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目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社会与法
   第A28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2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特刊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特刊
   第B04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特刊
   第B05版:康健园/专版/广告
   第B06版:康健园/广告
   第B07版:康健园/专版/广告
   第B08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特刊
跨越半世纪的精神对话
好八连是个集体雷锋
我把服务对象当亲人
在本职岗位中学雷锋
新民晚报50周年特别策划A07好八连是个集体雷锋 2013-03-04 2 2013年03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