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吉尔的挑战
卡吉尔是典型的高原地形,在其附近150千米区域内有着5座高度超过8000米的高山。作为印军从斯利那加向东部运输物资的国家1号公路的一个关键节点,卡吉尔可以说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1999年5月21日,印度空军第106中队的1架“堪培拉”pR57侦察机在对卡吉尔附近进行侦察。当离控制线3000米时,侦察机将高度降至6700米,在距离最高的山脊只有1200多米时,被一枚肩扛式防空导弹击中发动机部位。这架飞机最终平安降落在斯利那加机场。随后,侦察任务由印度空军第102中队的米格-25RT侦察机实施。
通过战场侦察,印度空军发现自己正面临崭新的任务——需要攻击的目标不是过去一直训练的传统目标。在卡吉尔地区没有机动部队或装甲车队,没有工业目标、电站或铁路仓库,也没有指挥所或清楚标明的后勤供应线,最大的目标只是一个直升机机库。有价值的目标都在巴基斯坦实控线一侧,而印度政府严令禁止攻击那一侧的目标。
需要印度空军攻击的目标只是一些武装人员。他们都受过良好的山地战训练,只随身携带少量物资,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这个地区经常下雪,大雪造成的黑白色搭配地形为武装人员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从空中看下去只能勉强看到一些帐篷和少数土木工事。一名印军情报分析人员在观看航空侦察照片数分钟后,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掩体。
卡吉尔这样的作战环境对印度空军的飞机和武器系统也构成了严重挑战——空气温度和密度的不同、阻力的改变和其他一系列因素会使弹药落点远离目标,平时可靠的武器瞄准系统给出的方位目标也会出现偏差。在平原地区,1枚450千克的炸弹如果落在距目标23米处,目标将受到严重破坏,但在山区环境中,几米误差就可能使炸弹远远地落入山谷或落在山坡的另一面,从而使攻击完全无效。
当时没有一种飞机是为了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作战而设计的。在高海拔地区,飞机的一个重要性能就是它的储备动力。对印军来说比较幸运的是,法国制造的“幻影”战机在这一点上非常出色。
抵近攻击不利
冲突在5月26日6:30开始,印度空军6架攻击机以双机编队发动攻击,米格-21、米格-23、米格-27攻击机对巴方武装人员的营地、物资堆集处、补给通道实施了攻击。
这次攻击是一个标志,是印度空军自1971年12月“吸血鬼”喷气攻击机突击卡吉尔地区的巴基斯坦碉堡后,首次在克什米尔地区投放弹药。印度空军在第一次对巴基斯坦目标的压制性攻击中使用57毫米口径火箭弹和航炮扫射。第二波的攻击是在下午,先由“堪培拉”pR57侦察机实施高空侦察,紧接着米格-21M低空进入战场进行了实时毁伤评估。印度空军初始攻击的目标几乎都在海拔4300-5500米的崎岖山脊上,目标获取很困难。
在第二天的对地攻击中,印度空军损失2架战斗机。第1架是第9中队的米格-27,在飞行员使用80毫米口径火箭弹和30毫米口径航炮成功对巴军主要物资堆集场实施2次突击后,飞机发动机突然停转。在几次重启失败后,飞行员紧急跳伞,在落地时被抓获。其实,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如果火箭弹喷出的尾气经过飞机两侧时被进气道吸入,很容易使飞机失去动力。
印军损失的第2架飞机是第17中队的米格-21。当它在低空盘旋寻找被击落的米格-27飞行员时,被1枚地对空导弹击中。飞行员成功跳伞,但着陆后不久就被俘。
第三天,印军1架米-17直升机被“毒刺”便携防空导弹击落,4名机组人员丧生。印军决定重新评估作战局势:在印度空军列装的武装直升机中,米-25不具备高海拔作战能力,只有米-17能在卡吉尔作战。考虑到巴军有大量便携防空导弹,直升机已不适合继续作战。
“幻影”高空轰炸
印度空军司令部认为需要采取高空轰炸,而出动“幻影2000”是最佳方案。印度空军当时从法国购入42架单座和7架双座“幻影2000”战机。驻瓜廖尔的印度空军第1中队“老虎”和第7中队“战斧”都装备了“幻影2000”战机。这两个中队是印度空军最早成立的战斗机中队,飞行员训练有素。
“幻影2000”装有“阿蒂利斯”激光瞄准吊舱,可用来投射“马特拉”10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这种炸弹威力巨大,可以攻击加固型掩体,但价格昂贵。“幻影2000”还装备了“铺路Ⅱ”激光制导炸弹。印度空军购买了一些这类炸弹,但有部分零部件损坏。由于印度核试验导致武器禁运,无法补充零部件,印度空军的技师们不得不自己制造这些零部件,以便这种炸弹能投入作战。
6月2日,印度空军人员完成基本准备,能保证有12架“幻影2000”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每架用于对地攻击的“幻影2000”将装备12枚炸弹、1个油箱和2枚“魔术2”空对空导弹。第7中队的“幻影2000”与第1中队的“幻影2000”汇合,然后飞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突击关键目标
6月17日,印军“幻影2000”编队对在德拉斯地区穆托达洛的巴军后勤营地实施了突击,取得了冲突发生后最大的突破。这是一次关键性攻击,印军从冲突一开始就发现了该处目标,但没有实施攻击,而是一直等待这个营地不断变大,直到其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
“幻影2000”战机根据火控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实施大角度俯冲攻击,准确投放了450千克普通航弹。这几次攻击中,印军战斗机通过光电吊舱在20千米外获取目标,在斜距约8千米时投弹,然后飞机返回,同时继续用制导激光束照射目标,引导炸弹飞向目标。不过,由于对卡吉尔的地形特征完全不熟悉,最初几次高空打击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打击效果,印度动用了遥感卫星对卡吉尔地区实施侦察,但由于遥感卫星的清晰度有限,无法提供目标的准确情报。因此印度空军再次派出米格-25、“堪培拉”和“美洲虎”战机对卡吉尔目标区进行照相侦察,照片分析人员靠自己的经验判断目标。例如在照片中发现了一些帐篷,那么附近肯定有通往掩体或地面阵地的通路。
在航空侦察确定目标后,装备普通航弹的战机依靠飞行员目视寻找目标,然后从9000米高度开始俯冲,在距目标15千米时确认目标,在距目标8千米时投射6-12枚炸弹。装备激光瞄准吊舱的双座“幻影2000”战机则在后面拍摄作战画面,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发射激光制导炸弹。冲突中印度空军总共只发射了9枚激光制导炸弹,其中8枚是“幻影2000”战机发射的。
在44天里,印度空军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迅速为所有参战战机装备红外干扰弹,及时叫停易遭攻击的米-17直升机参战,并指示战机必须处于巴军便携防空导弹的杀伤区外。印军战斗机共执行580次空中打击任务、460次空中战斗巡逻和护航任务、160次空中侦察任务,共出动了1200架次,投弹500多枚。“幻影2000”出动了近500架次,第1中队共执行了274架次空中作战任务,多数为空防和护航任务。第7中队则完成了240次空袭任务,共投射55吨弹药。
巴方在冲突期间共发射100多枚防空导弹,但在第三天后再没有击落过印军飞机。印巴双方的克制使这场武装冲突没有升级为全面战争,印军在空军支援下逐渐夺回战场主动权,迫使巴方撤出。 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