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法治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法院判决被告履行调解协议书约定
~~~法院判决被告履行调解协议书约定
~~~法院判决被告履行调解协议书约定
~~~法院判决被告履行调解协议书约定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又反悔
法院判决被告履行调解协议书约定
宋宁华 李鸿光
  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  特约通讯员  李鸿光)《人民调解法》颁布后明确规定,若纠纷双方一旦在该调解委员会达成了调解,该调解即具有民事合同性质。近日,静安区法院对本市首起反悔人民调解协议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杨川(化名)履行调解协议书约定,支付受害者彭伟(化名)各类赔偿款9476元。

  去年5月29日20时30分许,杨川驾驶一辆江苏牌照小客车,由本市镇宁路驶入长乐路时,与彭伟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导致彭伟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双方在此次事故中负同等责任。彭伟治愈后,经司法鉴定部门鉴定腰左侧骨折。该起纠纷经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由杨川赔偿彭伟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及车损费等共计9476元,于2012年11月30日前付清。交警部门也向杨川开具了《道路交通事故经济赔偿凭证》,但杨川并未按约支付上述赔偿款。2013年初,彭伟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依照上述协议书,判令杨川支付钱款。 

  法庭上,杨川辩称,虽然《人民调解协议书》是他本人签名,但认为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未能真实反映事故客观情况,对事故责任认定结论有异议;《人民调解协议书》确认的医疗费、鉴定费、误工费等费用计算有误,不同意上述赔偿金额。 

  法院认为,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约定。本案的杨川自愿与彭伟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签字,该调解协议合法有效,为此判决杨川败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8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10版:招生移民/人才周刊
   第B11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12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13版: 人才周刊/留学招聘
   第B14版:人才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
   第B16版:车界车市 / 汽车周刊
借款人患精神病不认债务
早高峰伸脚逼停一号线
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又反悔
广告
新民晚报法治新闻A11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又反悔 2013-04-10 2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