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法国青年向往红色中国,有位玩世不恭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夸张荒诞的喜剧片,名为《中国人在巴黎》(Les Chinois à Paris, 1974)。影片中虚构的中国军队解放了整个西欧,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军人们想找寻一处宽敞的地方作为指挥部。法国人带着他们在巴黎各区游荡,最后看中了“老佛爷”百货公司。
这个虚构的故事现在却成了现实。中国游客如今是“老佛爷”百货公司最主要的客源,不仅商场退税处设有专门的中文部门,连各大傲慢的品牌也不得不雇用会说中文的员工以应对每天大量的中国朋友。
根据法国旅游局的统计,中国游客已经成了增长幅度第二大的外国游客,去年一整年就增长了15%。“老佛爷”也表示非常乐意雇用中国营业员,因为比起不太有耐心的法国营业员,“他们更知道中国游客的需求”。
法国营业员高傲冷漠的“服务”态度举世闻名,但事实上他们也常常吃瘪。“老佛爷”的营业员有时会毫无顾忌地当着中国游客的面用法语抱怨中国客人太多,会说法语的中国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教训他们的好机会。有一位商科出身的留学生朋友圣诞节去巴黎春天商场购物,听到营业员抱怨“怎么到处都是中国人”,脸色一变,冲上前给对方解释“法国人购买力不够,只能靠外国游客”的道理,把对方吓得不轻。
留学生们经常调侃,要想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繁荣,只需看它有没有中国城就知道了。没有中国城的那都是穷乡僻壤。如此算来,巴黎就不愧为国际大都市了。在花都,成规模的中国城大概有三个。南边十三区的中国城是最老的一个,那里的移民大多是两广人士,二十世纪初就到巴黎打拼,算下来已经到了第三代。如果想尝尝地道的粤菜,那里是首选。北部十九区的美丽城是近几年形成的另一个中国区,移民大多是来此地做生意的温州同胞,华人商会经常在这里组织一些活动。美丽城居民众多,种族混杂,虽名为美丽城却不那么“美丽”。2010年,华人商会曾在这里组织了一场大游行,反对暴力犯罪,这是中国华人多年来第一次有组织的游行,颇有意义。靠近三区的中国城很小,也没什么名气,不过是几家超市和饭店,但那里厨师的手艺却不容小觑。老板娘也很是骄傲,昂着头坐在柜台,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十个人,都得乖乖排队。巴黎的华人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华人文化,甚至连十三区的麦当劳快餐店都会老老实实地挂上中文店名“麦当劳”。每逢过年,法国媒体都不忘记宣传一下生肖和华人区的舞龙表演。身在中国城,你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脚踏欧陆。
不会法语?独自旅行?迷失方向?想吃中餐?这些麻烦在人声鼎沸的巴黎市区不算太大的问题,因为你总能在大街上找到中国同胞问个明白。若不幸在扒手横行的巴黎遭遇了小偷,也不至于露宿街头。曾有朋友在旅行中不巧遭遇了尴尬,向一家中国餐馆求助,好心的店长居然毫不怀疑地将她留宿一晚。关于露宿街头,最著名的段子莫过于莎士比亚书店了。这家声名远扬的英文书店曾经是中国留学生的借宿之地。传说莎翁书店的老店长和中国人颇有交情,那个年代去他那里的中国留学生总会被询问有没有住的地方,如果没有,他就会让这些学生住在店里。书店二楼至今还留着床铺,据说就是当年中国留学生过夜的地方。
巴黎这样的城市,纵然有些冷淡疏离,不过幸好还留有一些中国式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