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专版/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职生用“星光”点亮追梦舞台
学生罐装操作实训
  星光点亮人生

  上海大众工业学校毕业生盛斌

  一个技术能手走出学校大门没几年就成为公司的管理者,这是盛斌的成长之路,如果这也算是传奇人生的话,那这也是职业教育书写的传奇。

  盛斌是大众工业学校2005届毕业生,在大众工业学校,他可是一个技术达人,在第一届“星光计划”技能比赛中,他不仅获得维修电工全能二等奖,他还同时获得除接线以外所有单项奖:电气排故单项一等奖、电子线路装接单项二等奖、PLC技术单项三等奖、变流与调速技术单项三等奖,这也创造了当时个人获奖最多的纪录。

  在别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辉煌,不过在盛斌的眼里,功劳永远是老师的、是集体的,对于他来说只有辛劳。重视团队,重视合作,这正是大众工业学校的教育理念,盛斌的辉煌和后来的成就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毕业后,盛斌把获奖证书锁进了抽屉,把昔日的荣耀锁进了记忆。在上海锦灏五金工具有限公司,他当了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在这最基层的几年里,他在工作中磨炼自己,他在磨炼中提高自己。凭着这份执著,靠着这份虚心,盛斌在工作的第三年就被提拔为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又经过几年的努力,2010年10月,盛斌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当别人问他从一个技术能手转型为管理者的秘诀时,他总是淡淡地笑笑,说:“没有什么秘诀,学技术的同时学做人。”

  自信与经历受用终身

  上海南湖职校毕业生施思

  南湖职业学校2011届计算机动漫专业学生施思,是一个聪颖自信,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辛苦的女孩。在学校的三年时间里,她先后获得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四届动画片设计与制作项目全能二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优秀学生奖学金,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flash动漫作品一等奖。她还参加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试,获得素描、色彩以及动漫九级证书。

  毕业后,她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一年多的时间,她已升为设计总监助理,工作范围从原有图像处理扩展到为产品和广告做设计,而且能全程完成一档设计公司所需的订单设计制作。虽然工作头绪繁杂,但她并不忙乱,她总是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最近她又利用业余时间在上海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习。

  一个刚毕业不久的中职学生,能有这么大的成绩,这背后除了辛苦和汗水,更少不了对人生的自信。施思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她喜欢刺绣、毛线钩针、黏土工艺制作;她的手绘扇子、鞋子、帽子等特色创意作品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她常常有奇思妙想,她把羽毛球变身为56个民族的服饰玩偶这一创意,还入选了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青少年美术创意作品展。

  种植梦想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优秀毕业生赖勇

  赖勇是一位怀揣着梦想的人,他放弃了进入高中学习的机会,主动选择到工商信息学校就读,他很小就对收音机、电话机的拆装感兴趣,一直琢磨它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就这样,他选择了电子专业,他梦想能学好这个专业,将来成为电子工程师。2011年参加上海市第四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电气技术项目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同年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竞赛获一等奖;他还是2011年上海市“星光计划”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被评为2011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标兵。

  2012年7月,赖勇毕业,到上海巴安水务有限公司工作。在这里,他工作非常努力,单位对他也很器重,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被公司作为技术人员外派参与多个项目。然而他心中那个电子工程师的梦一直在萌动。正好母校上海市开放实训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建设需要人手,校领导希望他回校参与建设。赖勇几乎没有多想,立即办好手续,回到了母校担任实训中心管理员,协助实训课老师进行教学。因为他知道母校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他知道和他一样很多怀揣梦想的同学需要人来帮助圆梦,他愿意在圆自己的梦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圆梦。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种植梦想的人。

  与数控机床打交道的人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毕业生吴晓强

  吴晓强是石化工业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由于成绩突出,他每年都能获得一等奖学金。2008年,他就在学校举办的“拜耳杯”技能赛中获得了数控车工项目一等奖的好成绩,凭借这一出色表现进入学校“星光计划”数控车工集训队;2009年,在上海市第三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中,他过关斩将,荣获一等奖。同年12月,他和队友们代表金山区参加上海市一类竞赛数控车加工项目,获得团体金奖,他个人也同时获得了数控机床工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010年7月吴晓强毕业,进入中船三井公司。虽然只是一个操作工,但吴晓强给自己的定位却并不低。他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海工人李斌为榜样,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像李斌那样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思想的新一代工人,才能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工作中,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不仅能很快地熟练操作数控龙门铣床,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钻研改良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此他多次得到公司领导的表扬。

  永葆光芒需学无止境

  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生俞来君

  她曾获得上海市第十届美容美发大奖赛晚宴金奖,上海市第十一届美容美发大奖赛晚宴银奖,她还荣获上海市第四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化妆全能项目三等奖。她,就是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2007届人物造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俞来君。

  俞来君在竞赛中连续获奖,并不是偶然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对化妆造型近乎痴迷。一有空,她就找来最新的杂志,学习新发型、学习化妆技法;一有空她就钻进实训室,对着镜子盘发、化妆。她用过的假头比别人要多一倍,她经常缠着别人帮别人化妆,她总是让她妈妈做她的模特。现在的她,在一家古装影楼做彩妆造型师,虽然工作繁忙,但她从没有停下学习、探索、创造的脚步。也正是因为勤学苦练,因为前沿时尚,所以她在影楼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客户越来越多,有人甚至来影楼,宁愿排队等候,也不愿找别人。她回学校参加校友会时,跟学友们说得更多的就是随时随地地学习,取人之长就是塑造自己。而人们看到她时,总是看到她手上要不是拿着本书,就是一本化妆杂志。

  职业生涯大门在职校开启

  上海逸夫职校毕业生邹永遄

  上海市逸夫职校有这样一位能人——服装专业第一届毕业生邹永遄。邹永遄自1980年入学后,怀揣着对时装的热爱,积极投身于服装学习之中。1984年,作为优秀毕业生他留校担任专业教师。1988年在全国服装教研会上,邹永遄用23分钟展示男西装的裁剪教学示范,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一致肯定。做学生邹永遄是优秀学生,当教师邹永遄学高为范,1994年他又完成了服装制作全国统编教材的编辑及出版,并成为全国通用教材。

  为了完成服装教学与服装工业制作的一体化研究,为了把教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1994年邹永遄离开了他热爱的服装教学,投身到服装创业大军之中。当年9月,他组建嘉兴潮流制衣厂,并担任厂长。1997年又加入到结禧投资公司中,在该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该公司以毛织为主兼做针织,并承担一线品牌的加工制作,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创新,公司在行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下海创业,邹永遄都用他的成功证明了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而这一切起点却在职业学校,是逸夫职业学校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成功职业生涯的大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8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10版:招生移民/人才周刊
   第B11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12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13版: 人才周刊/留学招聘
   第B14版:人才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
   第B16版:车界车市 / 汽车周刊
中职生用“星光”点亮追梦舞台
星光点亮人生 技能成就未来
新民晚报专版/教育周刊B06中职生用“星光”点亮追梦舞台 2013-04-10 2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