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项目“先天不足”
“创业谷”是本市于2010年推出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通过集训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培育有志于走上创业道路的年轻人。但从10期训练营的近600名学员的发展来看,仅有半数的人能通过培训走上创业道路,而最终能成功申请到天使基金资助的人仅占一成左右。
同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全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各分基金点累计受理创业项目申请2550项,而批准的仅为589项。大多数被“淘汰”的项目,在创业导师看来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有的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十有八九不可能成功。
希望把正“从业导向”
虽然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目前对资助的创业项目并无行业限制,也并不都要求申请的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技术“含金量”。比如,该基金会推出的“雄鹰计划”,采取的是“股权资助”,重点针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创业企业;而“雏鹰计划”则为“债权资助”,针对的是那些所需金额较小、能快速实现收益并偿还贷款的创业企业。但是,在“创业谷”的培训专家眼中,他们更希望给创业者一定的“从业导向”。
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对近年来的创业申请项目所涉及的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IT技术与互联网、服务业,是大学毕业生最热衷的两大创业领域,比例分别高达35.38%和26.14%。但从实际的项目计划来看,前者主要集中于门槛不太高的电商行业,后者则又以开一家实体小店铺为主。即便是互联网行业,近年的创业项目申请数为674个,而能够获得资助的仅有194个;再以服务业为例,能够得到资助的项目也只占全部申请项目的26%。
创业者学历存局限
据训练营项目负责人刘康成介绍,在每期的学员创业计划中,想从事卖盒饭、做家教的至少占10%以上。刘康成还说,从我国创业者的学历背景来看,“学历越高创业热情越低”的现象十分突出。比如,历年进入“创业谷”的学员,本科生约占55%,他们是创业的主力,高职生约占一成左右,硕士生约占三分之一,而博士生比例则没有一次超过2%的。
创业者学历的局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创业群体向高端产业的集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农业领域的创业项目,分别只占全部申请项目的2.15%、5.56%、1.26%和1.15%,而通信技术领域的创业项目更是多年出现了“白板”。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