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事,突然成了“国事”。
于是,声明来了,抗议来了,谴责也来了——女篮新秀李明阳“归化”日本成了眼下被热议的话题。
热议,源于争议。海外军团,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在30年的厚积薄发后,中国体坛对于这批出走他乡的游子,大多已放开怀抱,宽容多于苛责。甚至,在某些垄断项目上,中国还有“养狼”计划,希望拥有更强大的对手陪自己站在世界舞台上。对于李明阳,慈悲不见了。她投靠的,是一个让国人敏感的港湾。她离开的方式,是不告而别。而她的“倒戈”,很可能在将来让本就风雨飘摇的中国女篮陷入更深的挫败与怨尤。
但是,19岁,身高1.96米的李明阳,我们拿什么挽留你?
WCBA的前途与钱途,同样窘迫。当CBA签下5年20亿元的巨额赞助时,上赛季的WCBA甚至没有冠名赞助商。每支球队的参赛服装,都是由运动推广公司向国产品牌购买;去年,山西女篮夺冠,冠军奖杯却出现断裂,粗制滥造可见一斑。
她们,无人喝彩。她们,更谈不上个人的精彩。北京奥运会前后,辽宁女篮的国家队主力陈晓莉和俱乐部签下一纸合约,年薪20万元,当时业界奉为天价合同。这两年女篮的待遇依旧不好不坏地延续,只有极个别国手能够在俱乐部拿到40万元的年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她们的收入只相当于普通小白领。而耗尽青春年华后,便是天涯沦落自谋出路。
李明阳为自己寻找另一种生活状态。首先她认了一位日本干爹,其次,她的目标是代表这家俱乐部女篮参加日本联赛,进而进入日本国家队亮相国际舞台。更重要的是,日本女篮队员退役后,她们都可以进入各支女篮的赞助公司,获得一份终身的工作保障。规划,是持续的。
从个人发展来看,我们难以挽留李明阳。甚至,我们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来约束李明阳的去留。
北京女篮从吉林挖来条件出众的李明阳,倾注相当心血。2010年,16岁的她出征世青赛,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女篮也获得铜牌。这样一名希望之星,经过策划投奔日本。2012年,李明阳正式加入日本国籍。一年后的今天,北京女篮的所有表态只是气愤和斥责。他们从未想过签一份保护自身权益的合同?当年,单涛离开首钢零转会费,巴特尔成为大腕后与首钢一刀两断。这些大亏并没有让有关方面长了智慧。
在谈论出走者的节操,以及“掠夺者”的苟且之前,我们该首先正视:于情,于理,WCBA都缺少谋略。他们,无从挽留李明阳们。
本报记者 华心怡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