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尴尬
随着市中心城区可供住宅用地逐年减少,“居住郊区化”的趋势难以阻挡。
在以往,对难以承受中心城区高房价的首次置业者来说,置业郊区往往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而近年来轨交建设的迅猛发展,郊区生活商业中心建设的大提速,也在不断抹平生活便利度方面与市区的差距,在郊区买房,已然成为最具性价比的刚需优选。
但诸多有意改善居住质量的城市中产,对郊区置业仍然望而却步。自然生态,反倒成为郊区居住的一大软肋。同郊野居住发展成熟的欧美大城市相比,那种与森林自然为伴的居住梦想,更多还只是停留在开发商的楼书中。
中产下乡
在房地产人士看来,大面积郊野公园的落定及郊区城镇规划布局中对自然资源的强调与倚重,使上海的郊野居住文明进入一个脱胎换骨的时代。“中产下乡”,成为楼市下一个10年置业趋向转变的一大命题。
锦和投资集团品牌总监沙立松称,郊区回归绿色对楼市的利好影响深远,郊野居住理念会因此获得中产阶层的真正认可,从而接力刚需,带动郊区新城楼市的长期稳定上升。
而对于目前部分郊野公园辐射板块已出现的改善型楼盘升温现象,他分析表示,郊野居所的后发优势让其具有更高的升值潜力,这也是中产阶层置业的重要考量条件。
冲破垄断
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郊区居住产品供求呈现低总价普通住宅与夭价别墅两极分化的态势,正是由于生态自然资源的稀缺,将佘山、旗忠这种具备绿色郊野居住条件的“垄断型”板块,催生为夭价别墅的群聚区,将一般的城市中产阶层拒之门外。
而随着可依托的优势生态资源在郊区出现多点开花之势,给了开发商一展拳脚的机会,各类价格适中、强调生活质量的楼盘不断增多,让之前身处郊区置业“夹心层”的改善型中产得到更多选择。
易居中国易居资本执行董事孙华良便以位处南桥新城的银河丽湾大平层公寓为例,指出生态宜居型改善楼盘目前在郊区楼市中的超高人气并非偶然。他表示,南桥新城通过“生态+轨交”的板块规划和住宅特色,可以在下一轮上海房地产开发扩张中实现快速成长,外来区域改善客户比重逐渐增加后,大户型公寓产品和别墅类产品会渐渐成板块成交不可或缺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