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珠颗颗《榴实图》
张德宁
■ 徐渭《榴实图》
■ 徐渭《杂花图卷》(局部)
  ◆ 张德宁

  石榴似乎难以入画,尚未见到传世的明以前石榴题材的画,然而明代徐渭的《榴实图》却“石”破天惊,留下了水墨大写意花卉画的精品杰作。

  《榴实图》纵91.4厘米,横26.6厘米,纸本,墨笔,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折枝法由上向下画一树枝,上结一个绽开的石榴,颗颗果实,晶盈饱满,稀疏的榴叶映衬其后,笔墨不多,但中锋、侧锋并用,墨色枯、湿、浓、淡兼施,线条爽利,点垛凝重,极富文人绘画的书写意趣。上以行草书自题:“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文长。”其书纵逸飞动,与其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在明代中期大写意花鸟画兴盛之际引领新潮流。

  “文长”是徐渭的字,似乎比他的名更为人熟知。他又自号:天池山人、青藤道石、漱老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从这些奇奇怪怪的自号中,可以感觉到其为人之风流倜傥,不拘俗套。这是一个命运特别坎坷、不幸的“山人”:他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一个败落的家庭。生父在他出生百日后就去世了,而其生母是个婢女,在他10岁那年被赶出了家门。也因此他从小机警聪敏,6岁读书,9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20岁中秀才,此后二十年考了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26岁时丧妻,以教书糊口。37岁时入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府为幕僚,于抗倭军事有所筹策,受胡器重。后胡入狱,他彻底失望,又惧受牵连,一度惊疯。他写了《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血流如迸,数月方愈,但他又锥击肾脏,如此反复自残达九次之多。46岁那年在狂病中,因疑后妻张氏不贞,将其杀死,而他也犯法入狱。坐了七年牢后,在至友的解救下,终于借了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居京师数年,病发归故里,晚年穷困潦倒,卒于73岁。

  徐谓感愤怀才不遇,曾作《墨葡萄图》宣泄,题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将自己满腹的才华比作笔底明珠,被闲抛闲掷于野外。而在此《榴实图》中,他表示了相似的感愤:“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也将自己的才华比作笔下的石榴——“颗颗明珠”,山深无人采摘,任榴珠散失。

  然而他生前的落寞,并没有影响他对于明代大写意花卉画成就的贡献。其书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盛,天趣横生,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受后人敬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自称为“青藤门下一走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明珠颗颗《榴实图》
海上老书法家蒋凤仪
石中之王赏田黄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明珠颗颗《榴实图》 2013-08-03 2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