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凤怡走红嘲弄了谁?
谢媛
■ 郭凤怡作品之一
■ 郭凤怡作品之二图TP
  近日,艺术评论人彭德的一篇文章被大量转载,矛头直指国内著名画廊长征空间热推的已故艺术家郭凤怡。一个跳神治病的民间老太太变身成为国际当代艺术明星。她的“灵异”作品甚至还登上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郭凤怡”这个名字自从2005年出现至今,争议不断,但没能阻止她快速登上各大国际艺术展览活动,有人认为她的作品是“是很棒的当代艺术”。也有不同观点则认为,她的作品其实只是“鬼画符”,于是网络上掀起一轮“郭凤怡大战”。

  彭德(艺术评论人):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在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怡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怡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郭凤怡现象无人质疑,表明国人面对威尼斯俯首称臣习惯了。

  一杯生普洱(网友):艺术史上疯疯傻傻的艺术家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在一个文化语境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对话。当这种对话没有被确认的时候,她其实没有多少意义的。伴随着价格的高涨和郭凤怡在这个高涨前故去的事实,再想想当年的价格几乎忽略不计的事实。因此我们目标不在争论郭凤怡是否当代艺术,而应该去警惕那些创造出利润并分走利润的制度、机构和人。

  折桂郎(网友):只能评价为民间艺术家,真正让她解释作品的意义,我想她或许可能也无从解释吧。在我眼里只是涂鸦而已。任何艺术作品要表达创作者的心情、意识、内涵与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意识形态。

  e_cat(网友):鬼画符。人都喜欢把看不懂的一律归为“艺术”,大众的惰性思维滋养了这样一批致使文明倒退的“大师”。

  周尔立(网友):丛林本是多样化的,站在消解权威的角度审视“郭凤怡”现象,有一定合理性。但好比把产自中国土地上的一棵普通草,供奉在疆土之外的中国形象展台上,而且占据主要位置,这难道不是新的权威么?

  petiteprinceSarah(网友):都说一幅作品被大众喜爱,只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作品很高端,大众文化背景普遍偏高,对作品有着极强的认可和欣赏;另一种截然相反的,作品简单易懂,大众的不高文化水平,更趋向于不用思考的东西。不要用口水和低端的欣赏能力去淹没真正艺术的发展。

  卢杰(长征空间艺术总监):用民间来阐述,无论褒贬她都过于简单。民间指的是没有受到美院教育?学院外的艺术家大有人在。郭凤怡的创作时间长短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艺术创作方式,并没有预先的构想。她的很多作品上都写着创作的起止时间,这确实与气功有关,但也不能被扭曲为“鬼画符”。

  谢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郭凤怡走红嘲弄了谁?
青年画家走向成功,还缺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美术史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郭凤怡走红嘲弄了谁? 2013-08-10 2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