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畔”这幅画是画家何子(即何志强)先生上世纪的作品,他描写诗人屈原在投沉汨罗江前的一段激情场景。“汨罗江畔”中所刻画的屈原,他的动态、神色和眉宇间都流露着一种不可言表的中国文化人的气节、风骨。
画面用笔十分凝重,苍松以浓墨衬托在背后,峻险的山峦上笼罩着密密的乌云,江水汹涌着杂草丛生的山坡,画面的氛围是风动而沉郁的。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李白在《江上吟》写的译意是:“屈原的诗篇像日月一样光辉,而楚王的宫殿只留下一片废墟。”何子在提款上写着离骚中的两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之美,在于他睿智的才华,在于他无私的理念、行为,更在于他不畏权势,不就利欲的坦荡风骨。这是现代文化人所应该学习的。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爱国爱民的屈原一直怀着敬佩的感情,每逢五月初五,各地百姓都会包粽子、赛龙舟以作纪念。有感于此,何子挥笔创作了《汨罗江畔》,描绘出屈原的形象以纪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