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深圳,过未设红绿灯的斑马线时,我还想如过往那般,谨小慎微地站在路边,等没车经过时,见缝插针地走过,同时保持高度警觉,“左右看”以防有疾驰的车辆飞奔而来。——这,大概算是比较常见和正规的“中国式过马路”。
可好几次,行驶的车辆都在斑马线前停住,车稍多时还排成了一小队。我尚在疑惑之时,最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已在摆手示意我先通过。我当时心里那个吃惊啊,你可以想象!后来听说,在深圳这边过马路,讲究行人优先,车辆如果和行人抢道,被电子警察拍到的话,司机就会受到处罚。
车辆给行人让路,虽然以法律制裁为依托,并非完全出于司机的自觉,甚至也尚未成为城市里的常态,但仍让我心中有不小的震动。多少年了,作为普通行人的我,才得到了那有四个轮子的铁壳的尊重?
人车争路,大概是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都市病”。当原本用来为人们服务的汽车,无视路人甲乙丙丁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一次次狂飙过城市的斑马线时,暴露的或许不只是司机良知的缺乏,还有一座城市文明的缺失。
再说另一个小事情。
有天早上,我乘一位同事的车上班,经过一个平时不走的路段时,看到数十人在排队等公交车。他们有人默默站立,有人低头玩手机,有人转身和后面的人聊天,每人前后隔着一步多距离。队伍排到头了,就折个弯继续排。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自觉排队上公交车。与另一位同事说起此事,她说他们小区外面的公交站,也有排队上车的惯例,已坚持了好几年,报纸还为此做过专门报道。看来即便在深圳,自觉排队上车,也尚未成为城市里的普遍现象。但这文明稀缺品,终究还是有的。
文明其实很简单。下雨天,经过积水路段时,司机减缓车速,或者干脆停下来等行人先走,以免激起水花溅湿路人;经过斑马线时,车辆稍稍等候一会,让路人先行;乘车时,人们不妨耐心排队等候……稍微慢一点,稍稍等候一会儿,便会让城市多出些品位,让人心多出些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