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资深戏曲演出经纪人许霈霖认为,现在戏曲界普遍开始重视策划,这是一个好现象,不过仅仅重视概念、样式还是不够的,戏曲的本体更应该得到重视,脱离了戏曲的本体,则再多的新概念、新样式也未必能让观众买账。
“谁是冠军—评弹新秀PK演唱会”开幕
本报讯 (记者 王剑虹)上周末上海评弹团首个评弹演出季在乡音书苑开幕,首先亮相的是此次演出季四大演出板块中的“谁是冠军——评弹新秀PK演唱会”,演唱会引入了当下流行的选秀赛样式。
首场“评弹新秀PK演唱会”共有朱琳、王承、李佳娥、周慧、俞圣琦5位来自苏浙沪三地的评弹界新秀登台亮相,在“致敬传统”和“新声飞扬”两个板块中分别演唱了琴调、张调、侯调、蒋调等经典开篇以及新秀们新学、新创作的一批作品。其中王承是特意从无锡赶来救场的,虽然上下午已经在无锡各演出一场,又在火车上站了一小时,但王承的精神状态依然饱满,最终成为整场的冠军选手被“淘汰出局”。此次评弹新秀的PK赛采用了特别的赛制,每场的冠军将不再参加下一场的比赛,下一场则有新的选手替补进来,前三场的冠军在最后一场将会回归舞台进行最后的“巅峰对决”。
不过虽然叫PK赛,实际上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台上台下互动频繁,与一般的电视选秀赛相比甚至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作为“导师”的毛新琳负责点评但基本上全场表扬加噱头,没有半点煽情或毒舌的样子。演出的策划者吴新伯坦言,目的不在比赛,只是给观众增添一点兴趣,同时也希望能提高青年演员的竞争意识。现在评弹演员的相当一部分演出都是公益场或社区包场,没有压力,不利于演员的成长。但考虑到青年演员的承受力,吴新伯表示所谓PK赛实质上是一场评弹的演唱会,只是稍稍加入了竞争的成分。
《月光下的行走》用京剧吟唱古今诗词
本报讯 (记者 王剑虹)中秋前夕,上海京剧院将在逸夫舞台推出一场风格独特的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
上海京剧院特意为中秋节制作的《月光下的行走》则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这是一台全新创作的节目,用京剧来吟唱与月亮有关的古今诗词作品,并引入了“音乐剧场”的概念。整台演出以古今对话贯穿始终,通过当代社会中一个孤独的行者对于“月亮”的等待,引出古人对于终极幸福的探索及答案,同时引发现代都市人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思考。
演出共分四幕,分别展现乡愁、爱情、亲情、抒怀四大感情,每个乐章包含三到四首诗作。史依弘、李军、王珮瑜等15位上海京剧院的名角新秀将演唱包括《水调歌头》《渔家傲》《回乡偶书》《乡愁》《雨巷》等古今诗词作品。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这台演出在配器等方面给予了主创人员很大的自由度,有30%的配器比较新颖,包括采用吉他等乐器伴奏。但在声腔方面则严格控制在京剧传统声腔的范围内,“不要京歌,”单跃进表示,自己并非对京歌有什么成见,也希望有新的观众来看演出,但希望新观众接受的是京剧而不是非京剧元素,“我宣传京剧是希望他们接受京剧而不是歌。”而对于新元素的运用,单跃进表示希望能拓展京剧的表现力,但同时也要坚持京剧的声腔系统,“周边要更大的宽容度,核心要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