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化武各有说法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来杀伤有生力量的特殊手段,比起常规武器,化学武器通常装在普通的炮弹和导弹等载体中,使用成本低、杀伤效果大,因此受到一些综合国力较弱但又饱受他国军事威胁国家的青睐。叙利亚是六个没有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国家之一,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认定叙利亚是全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网络中的首要参与者,该网络包括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
有美国官员表示,叙利亚至少有5处生产化学制剂的场所,集中在大马士革、哈马、拉塔基亚和阿勒颇等地,拥有的化学武器主要包括芥子气、VX和沙林,一些化学战剂生产地点就设在储存导弹的军事设施中,这意味着填充化学物质的弹头可与导弹快速结合。从理论上来说,制作这类武器的化学原料都能实现销毁,例如加入适量的碱液和水后,有毒物质就会被中和,失去毒性,但问题是诸如制作沙林毒气的原料之一——甲基膦酰二氟DF的沸点极低,它遇水后容易沸腾,从而产生大量有毒蒸汽,随时可能要了销毁化学武器人员的命。
另外,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拥有的化学武器同样可能失控。据叙利亚媒体报道,政府军曾遭到反政府武装的“化学攻击”。美国YouTube网站曾出现一段由FSA发布的视频:叙反对派武装在视频中宣称拥有化学武器,且这些武器能与叙政府军拥有的相媲美,视频中还包括2只兔子吸入毒气身亡的实验片段。分析认为,从实验效果判断,视频中使用的毒剂属于神经毒气。
三种方法各有弊端
目前,美国的“化武斩首”方案无非三种:空袭、特种兵劫持或利用代理人武装实施收买控制。
空袭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案,尽管大部分叙利亚化学武器设施已实现地下化,但相当部分仍可经由侦察卫星拍照或特工刺探予以定位。然而,让美军感到棘手的是,许多相关设施与居民区的距离不远,一旦实施轰炸,很容易酿成有毒物质扩散,导致灾难性的人员伤亡事件。
就美军现有的空袭武器而言,能够产生高温高压效应的云爆弹或许是攻击这些设施的“良方”,此类炸弹装填液体云爆剂,炸弹投放后,液体云爆剂以云团形式分散在空中,并将目标包围,再通过引爆使其燃成一个火球,现场温度可以超过1200摄氏度,足以将所有化学或生物物质销毁。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一旦美军投掷云爆弹,由于分散在空中的云爆剂受温度、空气密度乃至风向影响较大,形成的“爆炸雾”很难准确笼罩目标,故爆炸效果未必如意。美军的另一种空袭选择是针对化武使用的工具或地点。据情报显示,叙政府军的化学武器一般装填到炮弹、火箭弹、导弹或机载航弹中发射。可是,叙军可供发射化学弹药的重武器平台多如牛毛,除非美军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个”的方式,但这又与奥巴马声称的“有限行动”相背离。
特种兵介入也是美军习惯使用的手段。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在以色列、约旦等国情报机关的协助下,美国已完成对叙境内主要化武场所的定位,美军特种兵也已完成专门训练,随时可以乘坐运输机从约旦基地出发,突入叙利亚腹地,夺取该国的化学武器库。报道称,负责搭载特种兵的美军MC-130运输机配有净化装备,可在被化武污染的地区执行任务。
至于“代理人渗透”方案能取得何种效果则很难说。据悉,美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通过金钱扶植了叙反对派中的温和派,并且通过他们向政府军中的动摇分子发起“银弹攻势”,不排除有掌握化武仓库钥匙的军人倒戈,然而“人心善变”,这种方案只能作为辅助。
后期处理存在难题
即便按照最好的预期,美军特种部队真的在开战之初就完全控制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库,如何处理这些危险物质又是一个难题。专家分析,如果叙化学战剂出现泄露,美军势必要展开冲洗消毒作业。然而,要想有效实施洗消作业,离不开专业设施和大批相关药剂,例如美军曾在韩国演习时动用的防化车就包括混合总成、副水箱总成及泵浦总成(含消防炮塔)等三套模块,通过系统管线衔接而成,各模块采取固定方式安装在五吨级载重卡车上。该车可对沾染毒剂的地面和建筑进行洗消。如果毒剂沾染的人数众多,还需要使用人员洗消车。可是,美军要想在开战之初就在叙利亚部署大批洗消设备显然是不可能的。
若美军控制的叙政府遗留化武数量过多,就地销毁显然极为困难,但看着当地糟糕的安全形势和堆放在露天弹药库里的毒气弹,公众的担心将提升到最高点,而将这些危险物质运回美国显然也不可能。从以往经验看,美国很可能将缴获的叙利亚化武抛入大海。要知道,这种“把脏衣服塞进床底”的办法曾被美国人多次采用,据说“效果不错”。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用过剩的“自由轮”将一船船缴获的纳粹化学武器直接丢进大海,当时最主要的“处理点”是挪威南部的一处700米深海域,超过30船化学武器被倾倒在那里。当然,这场“倒垃圾”行动没有留下任何详细记录。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