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村地处恭兴河、鸿凌河、秋浦河三河交汇口,流经水域长达5.2公里,曾是远近闻名的渔业村。但是,近年来违法捕捞日益猖獗,野生鱼濒临灭绝,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二三年前,河里的野生鱼基本都看不到了,偶尔发现一些,也很快被捕完了,绝不能让秋浦河的鱼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灭绝。”唐然进说,为了保护村里的河水以及野生鱼资源,决定订立村规民约,发动全村人一起护河养鱼。
去年初,唐然进带头捐款,向全体村民提出倡议,开展秋浦河增殖放流活动。村民纷纷响应,全村308户人家,除了常年外出的,有268户主动捐款购买鱼苗,短短一周就筹到2.19万元。去年4月,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村里统一购买14.5万尾本地鱼苗,沿河分段投放。
鱼苗放养完之后,保护措施紧随其后。为了宣传护河养鱼,村里专门制定了《护河公约》,要求全体村民:不得擅自在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得擅自拦河建坝、设障捕鱼;不得擅自在沿河两岸钓鱼;不得擅自在河内网鱼、毒鱼和炸鱼;不得擅自在河道内挖沙取石。
唐然进说,要鼓励大家勇于制止非法行为。为此,他担任教导员,成立了30人的义务护河大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10人,由村民组长担任中队长,每天在5.2公里长的河岸边巡逻、夜查,并制定了值班责任制度,多次制止非法捕捞行为。村里还投资2万元,在沿河地带设立了20个禁捕标识牌。
在唐然进的积极推动下,如今的新唐村,护河养鱼已家喻户晓,成为全村人的自觉行动。原本爱在河里撒网捕鱼的,收起来了渔网;原本对违法捕捞不管不问的,成了“爱管闲事”的护河积极分子;原本寂静的秋浦河,再现鱼儿嬉戏游弋的美景。
本报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