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也会过时的
蔡小松
  ◆ 蔡小松 (当代水墨画家)

  水墨的当代性这样的话题是顶顶时髦的,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话题。当代是一个时间概念,中国水墨获得收藏家的青睐并非这两年的事,每个朝代有它自己推崇的杰出艺术家。八大画的是清初的当代水墨,石涛画的是清朝的当代水墨,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画法有异于前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留传至今,也成了水墨传统的一部分。

  好的艺术家是心怀过去又面向未来的。十年前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时,我做过一个书法装置,就是将十年中写的书法作品裁成了细条,悬挂成了门帘的样子。在我看来,书法就是传统的象征。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如何面对厚重的中国文化传统,就要经历勇敢穿越的过程;我们需要从历史中走过,带着历史的痕迹,但又不要背负它,携带着传统的信息,做自己的作品,做这个时代的作品,做面向未来的作品。我的54件作品《星球》系列,就是表现作为一个当代人,对比古人拥有了更多关于个体与宇宙方面的认知,然而宇宙的巨大神秘性依旧留给后人极大的探秘空间。我比石涛幸运,因为我可以用水墨画宇宙了,而他那时候只能画山水。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很浅的层面,但也是我力图表现对象的当代性。

  我喜欢行走,这些年走了很多地方,我们把艺术家的行走叫作“采风”。“采风”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采集民间谚谣,也就是说艺术家走进大自然、走进民间,搜集素材与灵感。对于我,可能没有那么直接和功利,但是行走确实带给了我很多启发。2012年,我自驾七千公里穿越美国中西部,走了七个国家公园,在布莱斯峡谷,看见印第安的“HOODOOS(一种石灰岩柱)”的造型和肌理非常震撼,就像中国明代画家吴彬曾画过的一块理想中的文人赏石被放大了几万倍耸立在地球的对面。后来我画了一组作品,总题为《文明的回响》,我用了ECHOES这个词语,因为在那个刹那,我仿佛听到了自然与文化、人工与天然、艺术家与天地、时间与空间的交响。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后来这组作品也成为了纽约苏富比2012年春季展览的作品,并被博物馆收藏。

  从近几年开始,随着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大拍卖行纷纷将目光转到中国当代水墨,国内的机构也迅速跟进。一时间,我也不太寂寞了,展览的邀约与收藏的热潮似乎就这么起来了。但是,潮流更替易变,作为艺术家,这些热潮其实与创作没有多大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种打搅。我主要的任务是思考、探索和实践。至于当代性不当代性,其实本身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甚至,连个时髦的词都算不上,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词。因为艺术家是要看未来的,当代也会过时。我还是老样子,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安心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图片新闻
水墨问题和时代诉求
水墨可以当代
当代也会过时的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B03当代也会过时的 2013-11-02 2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