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报道,要尽量客观、持平。这篇“新民观察”就是这样,把“挺慕派”“慎慕派”以及“折中派”的观点和盘托出,每位读者都可以自己思考、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
写评论,则不同,最低的标准,是观点鲜明。关于慕课,我的观点是:要多看积极面。
其实,仔细分析这三“派”,看似针锋相对,其实三种观点有共通之处——没有人否定慕课的积极面,也没有人提出要用慕课完全替代课堂教学。“挺慕”与“慎慕”,最多属于“一慕各表”罢了。
我们早已身处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慕课,也有不少中小学老师利用网络布置作业、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有了慕课这种形式,对孩子们来说,多一种学习的平台和方法,又什么不好呢?至于什么样的慕课适合中小学生,可以慢慢探索,别忙着下结论,更别忙着否定。
最后想说的是,陈玉琨教授提出的利用慕课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思路,值得决策部门重视。如果,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听到名师的授课,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