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西岸二〇一三影像特展一瞥
~~~西岸二〇一三影像特展一瞥
~~~西岸二〇一三影像特展一瞥
~~~西岸二〇一三影像特展一瞥
~~~西岸二〇一三影像特展一瞥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发共振 延续思考
西岸二〇一三影像特展一瞥
赖安芝
■ 陈界仁作品《朋友—瓦但》现场,位于油泵房展区。陈界仁于《幸福大廈I》攝影現場,以友人瓦旦·塢瑪为对象拍摄作品《朋友—瓦但》
■ 作为一个强调影像对现实介入的展览,在展场空间规划上也欲突破影像作品从黑盒子中被解放出来,同时并置在剧场般大穹顶空間之下,展开对话
  ◆ 赖安芝

  近年来影像创作逐渐被视为一个思考和行动的过程──在映射现实、脉络梳理中,展开对现实的介入。影像除了作为一种展示媒介,作为“行动、组织过程”的当代影像创作,更兼备着Reflecta, Fabrica的双重力量。因此“解像力”(resolution)除了是镜头的分辨能力,在此更是一种“用影像来建构现实的能力”,根源于艺术家的思考力、判断力,以及理解社会的能力,影像特展策展人郭晓彦、刘潇指出。2013年的秋日阳光下,黄浦江西岸的空间再造与文化地景建构,在“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中揭开了序幕。

  进程(Reflecta)&营造(Fabrica)

  作为建构黄浦江西岸文化地景的序曲,“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是一个叙事的起点。为了将来龙去脉娓娓道来,更为了展开新向度的宏大叙事,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以“进程”(Reflecta)与“营造”(Fabrica)作为展览主题,揭示西岸双年展既是站在当下的节点上凝视当代的现实处境,更企图将视点拉高,向后回望、向前眺望。

  Reflecta的拉丁文本意为“向后弯曲”。镜面的向后弯曲,使背后的景象映射在眼前。以艺术为镜,我们难得地安静下来,观看自己,并回顾究竟经过了哪些旅程得以来到当下。因此Reflecta的意义,除了映射、反映,在另一个层次上,指的是仔细地推敲琢磨,批判性地反思回顾。中文主题名称“进程”则与Reflecta对应互补,在当代艺术总策展人高士明的语境里,“进程”象征的是一股感知到世代迁化,无可逃避地被宏大的时间流转之力推进之感。

  当西岸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的重工业走廊,来到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进行“空间本身的生产”,“营造”(Fabrica)便成为工业遗址空间再造的基础工作,“文化”则是建构空间独特身份的重要标记。

  Fabrica的拉丁文原意上指的是“巧妙生产的事物”,同时也指建筑空间中的组织结构,呼应着西岸双年展的建筑项目。除此之外,当西岸走廊面临转型,“文化”成为打造艺术地景、创造地方独特性的特殊构件──以美术馆、梦工厂、音乐厅、传媒港将西岸塑造为一条“文化走廊”。长远而言,文化不应只是一块品牌标记,未来沿着西岸走廊,将要巧妙地创造出更多具实验性、多元性的文化内容,生产更多显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内涵。

  那么作为建设“西岸文化走廊”序曲的2013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如何在当下的现实中以文化“营造”?又如何在时代“进程”中回望、凝视、盼望?

  以西岸双年展中的影像特展“解像力:一种行动影像”为例,在这个影像和现实的关系暧昧不明,人人既是影像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时代,尝试探讨当代艺术中影像创作的意义和力量。

  艺术与现实的对话

  关于艺术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作家木心曾说:“艺术不反映现实。现实并不‘现实’,在艺术中才能成为现实。现实是不可知的,在艺术中的现实,才可知。”

  影像对现实的Reflecta,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反射,而是一种反思性的凝视。例如《解像力:一种行动影像》中杨福东的作品《青·麒麟/山东记事》,以缓慢的镜头,拍摄大山之下采石工人在北方粗犷荒凉的现场劳动;刘韡的作品《彩色》拍摄了北京一个介于城市与乡村的中间地带,凝视构成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群貌。影像中,关于生存的残酷、漠然、无可奈何被摆放在我们眼前,在艺术中显得无比真实,引领我们在影像中展开对他人及世界的理解。

  另一方面,影像作为一种档案和记录的媒介,和历史的书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Reflecta对影像创作而言,同时是一场抵抗失忆的行动。艺术家陈界仁便是藉着拍摄影像,将现实与历史进行再连结、再叙述,将“去历史化”的生存状态进行“再历史化”,揭露权力对生命的治理技术,开启逆反的可能性。

  影像同时具有建构营造的“异质空间”的能力。汪建伟的八屏幕作品《黄灯》指涉“行”和“停”之间的中间地带,不断质疑现实中我们习以为常的秩序规范、集体经验;高世强的作品《日全蚀》起源于金融海啸对现实生活的震撼,于是以更奇幻、更超现实的空间意象,窥视长期被日常道德所压抑的梦幻和欲望。影像创造的异质空间扮演着两个极端的角色:“一是扮演着幻想空间,以便揭露出所有的真实空间其实是更为虚幻的;二是创造一个完美的、拘谨的、仔细安排的真实空间。”

  最后,也是影像对现实最直接的一项营造工作,是将影像的生产环节、组织过程,视为一项与社会直接对话、发生关系的行动。陈界仁制作《幸福大厦I》时,因拍摄工作而聚集的诸众在长期合作下,形成相互连结、敞开、交流的身体互动关系。影像作为行动,能够建构起一个以朋友社会为基础的共同体,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换生命经验的场域。

  影像映射现实,通过反思性的凝视、凡常故事的再历史化,使不可知的现实成为可知;影像营造行动,展现在异质空间的构筑,以及将影像生产的组织过程进一步发展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与交流场域。无论是影像、《解像力:一种行动影像》特展、乃至“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艺术总有一个的目标,是要引发与其他生命的共振、改变做梦与想象的方式。当观者开始主动介入和再想象,艺术和影像的生命开始延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引发共振 延续思考
创意视频秀 请你来投票
艺术品拍卖
拍卖公告
888艺术会馆无底价竞买会
新民晚报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B04引发共振 延续思考 2013-11-02 2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