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的举办,首先是基于中国剧协与上戏已经培养出了三个汇聚全国顶尖戏剧人才的研修班——分别面向青年编剧、青年导演和青年戏曲音乐人才。于是,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市剧协、江苏省剧协、浙江省剧协联手主办了本次交流会——一边是戏剧青年才俊,一边是长三角40多个院团以及中国剧协、上海文联、上戏等产业链上的必要环节单位。这个平台,既是创举,也是戏剧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
众院团 求贤若渴
最着急的应该算是义乌。浙江剧协秘书长谢丽泓透露,义乌一家剧团求贤若渴,试行聘任制公务员,给予60万年薪的待遇来争取人才。她一开头,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郑义明就委托其副手发言。那位副主任透露,当地经济条件好,剧团的每个演员都分有一套房子。
当下急需的就是婺剧编剧。他们打算围绕“义乌”市名的来源——孝子颜乌如何葬父感动乌鸦的故事,编撰成婺剧。“我自己是做编剧的,也觉得这个故事做成婺剧很有难度,”副主任说出了“高价招亲”的缘由。
最幸运的是上昆,团长谷好好透露,在休会的20分钟里,几个院团长在咖啡时间,迅速地完成了几项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她与青编班的编剧余青峰、青导班的俞鳗文以及将从青音班中选拔的一位作曲,三人联手打造一部戏,“把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故事变成一场马上要签约的婚姻”。而且,该项目受到上海对外交流学院和英国领事馆的高度重视,并且已与对外交流学院签约,计划明年在英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之前亮相。
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杨宁,则抒发了大部分院团的心声。他透露,今年南通市政府有一个投资数千万引进高端艺术人才的计划,年底就要到位。上海文广演艺副总裁朱光也表示,也正在考虑要打造跨界的、优秀的,或者具有生命力的优秀项目,包括综艺舞台剧、音乐剧等,各院团都求贤若渴。
“相亲会” 全国首创
《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认为,在中国现代的戏剧版图中,苏浙沪是遥遥领先的戏剧大省,“可以说是最发达的地区”。
青编班班长陈涌泉透露,自从2011年青编班在上戏学习结业之后,在上海学习的同学们硕果累累,2年内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影响的戏剧佳作。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也肯定了连续三年的青编班、青导班、青音班为中国戏剧推进做的成绩,并表示“明年是青舞,后年是青美。这个五年计划,为长三角,为全国文化戏曲艺术的推动做了实事。”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表示,首创这样的交流会,就是希望让“呼唤者与被呼唤者之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作为编剧,他十分了解剧团对人才和信息的焦虑,所以,他与中国剧协副主席、国话副院长王晓鹰一起倡导,举办这个“不收任何交易费,不牵涉到任何经济问题的相亲会。”《剧本》月刊的主编黎继德盛赞此次在沪开办的“相亲会”是一个创举并认为能非常好地解决问题。
中国剧协副秘书长崔伟认为,“当下红火的电视选秀节目看似很热闹,但是未必就能够成就我们每个人的艺术理想。”院团、人才应该在交流中碰撞火花,扩展学识和眼界,在交流中修炼品德和精神——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精英人才创作的优秀作品中。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