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个“大西瓜”在哪
曹刚
办公室里的摇椅陪伴杨宇多年,他常坐在上面构思动画创意
  本报记者 曹刚 文/图

  离唐伯卿家不到10公里,成都二环路边一栋办公大楼,几天前搬来一家名为“饺克力”的动画有限公司,公司以董事长杨宇的网名而命名。

  出生于1980年的杨宇,比唐伯卿夫妇小两三岁,但红得更早。2009年秋天,他的动画作品《打,打个大西瓜》(英文名See Through)的走红程度,绝不亚于《入学考试》。

  他们的相似点很多:同在成都;是校友,杨宇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比曾小兰低三届;又是战友,他曾“闭关”44个月,以一己之力制作16分09秒长的动画短片,轰动网络。

  可是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唐伯卿夫妇还在适应刚刚走红的节奏,那么杨宇早已走过辉煌,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闭关”三年多,捧个“大西瓜”

  为了一个“大西瓜”,杨宇2005年辞去广告公司的稳定工作,在家“闭关”44个月,从25岁到29岁。

  片名出自周星驰电影《鹿鼎记》的台词,《打,打个大西瓜》以“反战”为主题:两军激战时飞机坠毁,双方各有一人被困荒岛,携手求生,化敌为友。救援船队终于到来,轰炸仍在继续。两名士兵顿悟,决定留岛,不再充当独裁者的打手。尾声,海上炮火四起,两人以石当棋,悠然对弈,与世无争。

  对战双方都画入了扑克牌中,寓意“战争往往只是牌桌上的工具”,被网友评为“国内最具内涵的动画片”。

  从小酷爱绘画的杨宇,大学时迷上电脑动画制作,毕业后进入广告公司。“公司比较小,我能接触从创意到后期的全部流程,得到很多锻炼。”他回忆,不到2年,学会了以观众的视角来审视作品,完善了动画技术和艺术修养。

  “功力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熬出来的。”杨宇说,必须摒除浮躁,一幅一幅画,一帧一帧调,像运动员千百次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那样,把艺术思维转变成本能反应。“一旦有了深厚‘功力’,你就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再变,行业再变,也不怕。”

  在广告公司上班,作品受客户、时间、成本等条件限制,发挥空间不大。“要做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必须花足够时间和精力。事实证明,我抛开一切全力做,也做了3年多,要是妄想边上班边做,不知要做到猴年马月。”

  “闭关”期间,杨宇感觉就像生活在国际空间站,每天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他无奈“啃老”,靠母亲每月千元退休工资生活。

  团队作战,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2009年,《打,打个大西瓜》一炮而红,累计点击量早已突破千万。荣誉如雪片般飞来,陆续斩获国内外30个专业奖项。

  又香又甜的“大西瓜”,足够回味多年。直到去年11月,还入选了四川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去年底获动漫界最高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佳新媒体动漫作品奖提名。

  获奖无数,但接下来呢?

  所幸杨宇没有甜得迷失方向。早在2009年底,他就与朋友合开“饺克力”动画工作室,2011年又成立公司。小伙伴名叫刘文章,比杨宇大一岁,现任“饺克力”总经理,也是成都动漫游戏产业协会副会长,曾任高校动画专业教师,辞职后在动画界创业多年。

  公司从两人起步,发展至今初具规模,员工约20人。

  在“饺克力”官方网站上,如此自我介绍:“从事原创动画电影、系列片、短片的整体策划、制作、动漫产品授权以及产业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动漫企业。”

  这些描述更像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公司要生存,首先还得依靠各种商业影视项目。游戏、广告和商业数字多媒体项目等,才是主要收入来源。

  采访当天,“饺克力”公司正在忙两个项目,一个是为五粮液集团做15秒的动画广告,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另一个是为一款手机游戏做美术设计。

  “团队作战和单枪匹马不同,那么多员工等着发工资。”杨宇说,“为了维持公司运作,必须努力找项目,接商业单子,精力基本都放在管理上,肯定对创作有影响。”

  商业订单与原创作品的最大区别,是要受制于人,必须听取客户的意见,压抑创作欲。“公司首先要活下来,站稳脚跟,再谈发挥吧。”

  万事开头难。刘文章介绍,2010年与一家大型游戏公司合作,计划重磅推出一部动画电影。剧本写完,得到业内一致好评,可就在准备投入制作的节骨眼上,投资方人员变动,项目流产。“头炮没打响,赔上一年的青春时光,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教训,不亏。”

  不忘原创,下个“大西瓜”更甜

  整天为了生存而奔忙,杨宇和刘文章没有忘记创业初衷:打造原创精品。

  几天前,公司乔迁新居,从商住两用的旧办公室搬进新办公楼。随着业务量日趋稳定,创意优势逐渐显现。

  2011年,“饺克力”和央视新科动漫频道共同策划制作《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片》,击败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赢得国际奥委会和南京青奥组委会的认可,青奥会官方网站赞其“制作精良、非常有创意、角色超萌”。

  去年8月,“饺克力”和优酷网联合开发动画微电影《老板的女人》,再掀网络点击热潮。杨宇时隔3年半推出第二部原创作品,颠覆前作风格,用诙谐夸张的语言和镜头,讲述写字楼的故事。

  这一次不用再等44个月,“耗时约半年,我负责创意,后期制作依靠团队。”杨宇说,今年4月24日在优酷上线,付费收看,点击量近200万人次。5月8日起,网络免费开放,当月播放便超过500万次。

  “和视频网站合作原创作品,在经济上并不划算,同样的时间可以接更多商业单子。”刘文章说,迈出这一步,是为了探索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希望借助网络高点击率,来推广动漫品牌形象和后续的品牌授权等。

  就在两周前,刘文章刚在上海度过难忘一周——参加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主办的原创动漫产业高级研修班。“文化部很重视,一位副司长专程出席开班仪式。”刘文章说,“培训主题是‘品牌授权’,美国迪士尼和玩具公司孩之宝的专家讲课,我收获很大。食宿与学费都有政府补贴,只需承担交通费。”

  刘文章认为,相比于中端的动画制作,我国现在更欠缺前端的创意、策划和品牌建设,以及后端的品牌授权、延伸产品开发等。“就像一张笑脸,最重要的是‘两头’。”

  由于长期致力于原创,“饺克力”去年通过“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评审,获得文化部及四川省文化厅从资金到产业化推广再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扶持。

  “不要总埋怨环境,怪体制和政策不好,国家现在有很多扶持政策,关键还是我们自己要坚持,不能浮躁,勤练内功,相信下一个‘大西瓜’一定会有,而且会更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像“卡通鼠”一样追梦
下个“大西瓜”在哪
这些年火过的独立动画片
新民晚报新视界A15下个“大西瓜”在哪 2013-11-03 2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