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下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方林虎、复旦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邵仁厚等一行专程前往陆道政先生在沪的家中看望,送上了来自母校和校友会的亲切问候。交谈中,陆先生忆及自己的两次抢救经历,并随即向华东医院俞卓伟院长发去了一封感谢信,言辞真切感人。
记者于第一时间在俞院长办公室看到了陆先生的感谢信,征得同意后放在本报刊发,以飨更多读者。
俞卓伟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旅居几十年的海外校友,对上海医生的医术、医德如此赞许,我自己也深受感动。其实对于任何患者,绝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是恪尽职守的,只要有一分希望,就会尽心尽力,甚至夜以继日。救死扶伤乃医者本分。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的医患矛盾事件,令人感慨良多。我相信,我们的同道会做得更好。我同样期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唯有医患和谐,才能保障更多人安康。”
首席记者 施捷
感谢信
敬爱的俞卓伟院长:
您好!
我是贵院的病人陆道政。因结肠内动脉大出血,曾经在贵院的急诊室两次,从死亡边缘被贵院医生抢救回来后转入普外科病房,经过两天的检查和诊断,由外科医生为我做了手术后,又在ICU护理13天后,出院回家休养,现在恢复得很好,特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贵院的急诊室抢救了我的生命:第一次,9月6日晚上10点多普外的洪丽霞医生给我做了肛指检查,有效地给我开了吊针止了血,8日早上在我要求下出院。但是9月10日凌晨在家又便血,再次由救护车送我到贵院急诊室,到达时是早上5点钟,医生开好药准备吊针,在吊针前上洗手间时晕倒,无知觉下大量便血。几个护士跪在地上为我做体外心脏按摩(可惜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她们是9月10日5点半左右在急诊间值班的)。
特别要感谢的是普外科的医护人员对我的救命之恩。首先要感谢李蔚萍主任医师,是她负责我的诊断和手术事项。9月11日她请来袁祖荣和宋晓华两位主任会诊。9月12日为了及时抢救又安排了很多重大的检查。终于在第二次DSA中查到了出血点,由翁永强主任医师作为我的主刀医生直接进手术室,真是争分夺秒,经过5个半小时的手术,成功地切除出血的部分结肠。麻醉科医生也是技术高超,十分负责。据我所知,李,翁和洪三位医生从上午11点到晚上8点半都在为了救治我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病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饮食和休息。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放射科的医生们:杨皓、吴勘华医师在前后2次近3个半小时的检查中找到了出血点。
最后我要感谢ICU医护人员在手术后对我的医护和治疗,谢谢陈贞护士长和吴妮慧等许多护士的精心护理。
在结束此信以前,我想谈谈我对国内医务界和上海华东医院的看法:在过去几年里,我在美国从网上和邮件中看了很多有关中国医务界的一些负面的报道,所以自己在紧急的情况下第一次被送到华东医院急诊室时,我也是十分无奈,心中充满恐惧和不安。但受到预检处护士专业的接待,特别是医生们的精心诊治,使我对国内医务界尤其是华东医院的印象大大改变,信心增加。所以第二次又出血时我决定还是到华东医院急诊。到达后没几分钟就发生恶性大出血和休克,不过我还是非常的幸运,从急诊室抢救生命到外科手术根除病源,作为一个普通病人(我没被家人送到特需或外宾门诊),我的生命两次被抢救回来,让我深深感受到华东医院医生护士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的精神;也使我看到祖国广大医务队伍中光明博爱而有代表性的一面。总之,我以及我的家人和亲属将永远铭记和深深感激上海华东医院医务工作者对我的救命之恩! 陆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