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央编办负责人解读行政体制改革——~~~
中央编办负责人解读行政体制改革——~~~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央编办负责人解读行政体制改革——
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探索推进省直管县
黄小希 华春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围绕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

  “行政体制改革直接关系政府部门权力格局的调整,某种程度上也是部门利益的调整,各种利益矛盾和复杂问题交织,许多时候绕不开、躲不过。”王峰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解放思想,下决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同时,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坚持稳中求进,“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王峰表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行政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去谋划,放在全面实施改革的全过程中去推进,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记者:《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两个作用?

  王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三中全会提出发挥“两个作用”的观点,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所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直接关系政府职能定位,对政府职能怎么转、向哪里转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求政府把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事项一律放给市场,切实做到不干预,把政府越位的地方退回来。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还要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必然要求。

  按照这一要求,就是要把政府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把政府缺位的地方要补上去。“两个作用”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要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记者: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我们如何抓住这个核心来推进这项改革?

  王峰:转变政府职能要抓关键、抓突破口,这个关键和突破口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大力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简政放权。本届政府已经在此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已经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前不久,中央对地方政府改革工作也已作出部署,摆在首位的一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按照三中全会“两个作用”的要求,我认为还要持续不断推进这项改革,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关键是要增加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真正让企业、让社会、让老百姓感受到、享受到这项改革的成果,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创业活力。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政府部门不要越位,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能?

  王峰:这就是《决定》提出的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这包括进一步明确需要加强的职能,比如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制定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的提供等。这些都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市场监管。据了解,国务院在大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准入门槛、放权搞活的同时,将抓紧研究如何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如何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措施和办法。这就是说一边要简政放权、一边要管住管好,两者缺一不可,都需要同时发力、同时给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建立事业单位登记制度

  记者:《决定》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我们应如何看待这项改革?

  王峰: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改革目前正在按计划有序展开,其中国务院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大体完成,地方也在抓紧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购买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此,改革要求进一步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加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要逐步推进一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积极稳妥推进“大部制”

  记者:《决定》提出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等,这些改革有哪些指向?

  王峰:转变政府职能必然要求深化机构改革,因为机构是行使职能的平台,是行政体制的载体。实践证明有时候如果不下决心动机构,职能转变必然受阻。这就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大部制改革,进一步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解决职能关系不顺、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运行不顺畅、效率不够高等问题。还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明确中央事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以及地方事权的范围,完善政府职能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同时,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等。当然,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特别是在行政区划调整、县改市等方面,防止发生相互攀比和失序行为。

  提高现有编制利用率

  记者:编制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决定》提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请您谈谈如何管理好编制资源?

  王峰:当前编制管理面临的状况是机构偏多,人员总量偏多,结构不太合理,有的部门和地方人员比较宽裕,甚至一些部门人浮于事,有些地方和部门却人手偏紧。改变这种状况,一要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按规定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内配备人员。严格控制和减少机构编制增量,最大限度提高机构编制资源效用。二要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妥善处理严格控制与满足需求的矛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形式和办法,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办事上,挖掘潜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效率等,改变以往一增加某一方面的职能或工作就要机构、要编制的做法,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三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严禁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混用,严禁上级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事项。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华春雨

  (据新华社11月17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民生解读
   第A05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民生解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探索推进省直管县
广告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1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探索推进省直管县 2013-11-18 2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