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晃宝宝
当宝宝哭闹时,大部分爸爸妈妈和家中老人都喜欢把孩子抱在怀中摇晃,宝宝哭闹得越厉害,就摇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其实,这种办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摇晃会使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严重的可引起脑震荡、颅内出血。
×搂着睡觉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晚上踢被子、睡不踏实,常常搂着宝宝睡,甚至让宝宝和大人睡一个被窝。这种做法增加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宝宝在睡觉时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褥里的二氧化碳;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对运动能力发展不利。此外,这种睡法固然方便了妈妈夜间喂奶,但如果妈妈喂奶时睡着了,乳头容易堵住宝宝的鼻孔,或者呛奶没有及时发现,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卧室留灯
很多家长会在卧室里留一盏小夜灯,方便安抚宝宝以及喂奶、换尿布,但这种做法对宝宝的健康不利。通宵亮灯的环境可使宝宝睡眠时间变短,且改变了人体适应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已有报告指出,卧室亮着小灯睡觉的孩子中有30%变成了近视眼,而灯火通明导致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
√区别白昼黑夜
让宝宝学会区别白天和黑夜十分有必要,晚上应按时睡觉,拉上窗帘,关掉电灯,保持安静。而在宝宝早晨起床的时候,应拉开窗帘,让他感受明亮的光线。白天午睡也应该在较为明亮的环境中,不必过于安静,这能让宝宝渐渐明白午睡和晚上睡觉的区别。
√尊重细小习惯
一些宝宝睡觉时喜欢含着手指头、安抚奶嘴;一些宝宝喜欢把脸蛋紧贴着柔软的棉被、衣服;还有些喜欢摸着妈妈的脸、手、耳朵才能睡着,这些小动作都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在宝宝小的时候,妈妈们不妨尊重这些独特的喜好,不要过多干预。因为良好的睡眠比改掉这些所谓的“坏习惯”要重要得多。
√提供安静环境
一些家长喜欢在睡前逗宝宝玩,或让宝宝剧烈运动,认为宝宝累了可以睡得更好。其实,宝宝如果过于兴奋,睡下会不踏实。妈妈们可以和宝宝玩比较安静的游戏,或者唱催眠曲、听舒缓的音乐、细声细语讲故事,给宝宝做个抚触等。
宝宝的睡眠习惯和家长的作息有很大关系,习惯晚睡的家长往往有个不安分睡觉的宝宝。为了让宝宝顺利入睡,爸爸妈妈也应改正熬夜的坏习惯,和宝宝一起培养健康的作息规律。 布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