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年大赚了一笔 李嘉诚退出长园集团
股市里总是有人要走有人要进,近期要走的人很大牌,就是鼎鼎大名的香港超人李嘉诚。李嘉诚在A股只有一家上市公司——长园集团(600525),经过持续减持,到上周已经1股不剩,但李嘉诚的退出却造成公司大股东的空缺,由此引发了一场股权争夺战。
李嘉诚与长园集团的结缘事出偶然。长园集团成立于1986年,原来叫长园化学,股东为深圳科技园总公司与长春应化所。当时,因看好长园的新材料业务发展前景,李嘉诚借给长园2400万元。但是,由于业务过于庞杂,主业没有发展起来,2400万很快就花完了。李嘉诚旗下的长和投资不得不被迫从风险投资变成了股东。
1995年,长和将长园化学的2400万元债权转为对长园公司的出资,占股比例为51%,公司也正式更名为深圳长园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4706万元。当年,长和派许晓文来长园主持工作,公司开始回归主业。随后,长春应化所将股权转让给长和而退出,深圳科技园总公司也将股权转给了深国投。2002年12月2日,长园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长和投资持有公司股份46715261股,占比46.93%。
此后十年中,公司几经转增送配,大股东长和投资持股已经超过3亿股。其实,李嘉诚与长园的关系就是投资了4400万元,同时,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因此,更多的是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并不干预公司的经营。自从许晓文上任以来,公司业绩很不错,从2002年到2013年,12年公司年年盈利,累计实现净利润20多亿元。公司股价表现也不错,由此长和投资获利丰厚。
2013年,李嘉诚投资战略生变,期间抛售多间内地物业。同样,李嘉诚A股的唯一的上市公司——长园集团也成为撤退目标。从2013年1月开始大手笔减持股票,长园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称,长和投资退出更多与李嘉诚投资战略调整有关,并非不看好长园及其管理团队。
长和投资其实从2007年起就陆续减持长园集团,到今年5月30日,长和投资宣布将2200万股转让给复星集团,将27713879股转让给藏金壹号,这样,长和投资完全退出长园集团,1股股票也没有了。几年来,长和投资累计总共卖出3.1亿股长园集团股票,成交金额大约28亿元,这4400万元20年投资的回报率高达62倍,是一笔极为成功的投资。
长园集团群龙无首 引发股权争夺升级
然而,李嘉诚的退出带来的后遗症是——长园集团没有大股东了。对于这一点,公司并非没有应对措施,2013年10月,长园集团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拟筹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定增,长园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人员,拟通过认购创东方股权投资基金的份额。
今年4月11日,公司董事长许晓文,高管鲁尔兵、倪昭华与创东方长园1号、2号、3号股权投资基金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如果此次定增成功发行,那么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64亿股,占定增后公司总股数的16.19%。分析人士指出,长园集团定增的背后目的,是公司高管团队策划“MBO”,就是说,公司管理团队打算接班,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不过,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长园集团目前极为分散的股东结构,也为其他人乘虚而入创造了条件。2014年5月27日,长园集团接到沃尔核材(002130)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通知,合计持股43175534股,达到了5%的举牌线。一场股权争夺战似乎已经开始了。
沃尔核材与长园集团同属热缩材料行业,而且,实际控制人周和平曾经在长园那里干过,两家公司有过“恩怨”。举牌事件引起长园集团高度警觉,长和投资上周之所以将最后的股份转让给复星集团,就是长园集团搬来的救兵,复星集团目前持股比例达到5%,其影响力也不可低估。
长园集团的股权之争本周仍在持续,股价连续两个涨停板后,长园集团周三晚上发布公告称,6月4日,沃尔核材及其一致行动人继续买入长园集团,持股比例已经达到6.715791%,超过华润深国投的持股比例6.24%,沃尔核材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那么,长园集团的许晓文等管理团队如何应对?能不能如愿以偿地控制公司?而复星集团又会扮演什么角色?显然,这场股权争夺战还没有结束。
股权争夺接二连三 多家房企频遭举牌
近期的股权之争,不止这一起,而这些股权争夺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股权分散,其中,几家房地产公司近期遭遇“野蛮”入侵。
金地集团(600383)的股东就较为分散,大股东福田投资只持有8.02%的股份,今年以来,两家保险公司突然连续举牌,以极其凶悍的方式不断买入金地集团股票,截至4月25日,生命人寿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已经买入金地集团1109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4.81%,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此,生命人寿动用的资金高达22亿元。与此同时,安邦人寿通过二级市场累计持有金地集团44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作为大股东,生命人寿目前还没有明确发表对公司未来的规划,但生命人寿和安邦人寿都已经顺利地派人进入了公司董事会。
这两家保险公司近期连续展开股权争夺战,生命人寿还对农产品股权进行了争夺,目前已经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成为仅次于深圳市国资委的第二大股东。
安邦人寿旗下的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举牌另一家房地产公司——金融街(000402),动用13亿元资金持股比例达到5%。虽然金融街的大股东持股26.55%,但是,大股东似乎还是不放心,5月份进行了增持,目前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9.74%。
另外,新黄浦也引发股权之争,中科创与原来的第一大股东上海新华闻展开一轮股份增持比赛,截至5月底,中科创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新黄浦112233184股,占公司总股本20%,超越新华闻的17.92%的股份,从而,中科创成为新黄浦第一大股东。
一连串股权争夺战引起了其他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警觉,万科就是其中之一。万科的股东很分散,第一大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不过持股14.94%。
为了应对“野蛮”入侵,万科迅速启动了事业合伙人制度,共有1320位员工首批入围。同时,公司开始筹备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所有事业合伙人均签署了承诺书,将其在经济利润奖金集体奖金账户中的全部权益,委托给盈安合伙的一般合伙人进行投资管理,包括引入融资杠杆进行投资。从5月28日开始,代表全体万科事业合伙人的盈安合伙几乎天天在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动用的资金已经超过10亿元。
万科事业合伙人团队目标是实现对万科10%股权的控制,再加上大股东华润持有的15%股份以及刘元生持有的1.21%股份,三者有望共同持有万科约26%的股份,这样便可达到阻击“野蛮人”的安全边际。
市场人士测算,这样万科合伙人团队需要动用百亿资金。看来,股权争夺战代价非常高昂。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