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开出一批罚单
今年以来,证监会按照监管转型思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投资者保护为重点,推动上市公司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将监管资源集中到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来。
证监会表示,截至4月末,证券交易所累计审查临时公告94065件,审查定期公告5061件,核查股价异动及市场质疑890家次,处理信访投诉举报1458件。
截至4月末,证监会派出机构累计采取44项行政监管措施,比去年同期增长57%,其中责令改正11家次,下发警示函21家次,监管谈话6家次,责令公开说明4家次,责令参加培训1家次,认定不适当人选1家次。
证监会已对10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证券交易所累计采取自律监管措施8587家次,纪律处分72家次,其中通报批评59家次,公开谴责12家次,认定不适当人选1家次。上述监管措施均录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从1-4月的监管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公司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财务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披露方面
一是业绩预告违规:部分公司业绩预告差异较大,业绩预告变脸,存在应预告未预告、逾期预告等违规行为;二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3家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博汇纸业、ST成城、*ST国恒),另有部分公司股权变更、对外担保、承诺补偿等事项披露不及时(如西藏天路、泰达股份),大股东未配合上市公司履行权益变动报告和披露义务,年报披露存在错漏(如S前锋),行政处罚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涉嫌虚假陈述或重大遗漏:部分公司重大合同协议、诉讼、担保、贷款、股权转让、资金往来等事项未履行披露义务(如*ST国创、五洲交通),未按规定披露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如科伦药业、纳川股份),涉嫌编造虚假收入、伪造银行单据、虚构应收账款收回等。
(二)规范运作方面
一是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占用形式包括为关联方垫付费用(如中原特钢),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借款提供担保(如泸天化),将自有资金转入控股股东(如步森股份)等;二是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部分公司募集资金未用于规定用途(如众和股份),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未履行相关决策程序,涉嫌挪用募集资金(如*ST国恒);三是公司治理不规范:部分公司“三会”运作不规范,董事未尽责履职,董事、监事或高管人员在控股股东违规兼职(如赣能股份)。
(三)财务会计处理方面
一是会计处理不规范:部分公司金融资产、往来款项列示分类和处理不准确,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售后退回会计处理不当(如金信诺),资产减值测试不谨慎,未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二是会计处理涉嫌虚假陈述:部分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依据不充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涉嫌虚假陈述,股权交易权益确认涉嫌违反会计准则。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