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00亿日元贷款
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日印将建立“特别战略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深在经济、政治、文化、安保等领域合作。经济方面,双方提出5年内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和日企进入印度数量倍增的目标。日本承诺今后5年向印度提供500亿日元贷款,并争取达成包括政府开发援助在内约3.5万亿日元政府和民间投融资。
在政治和安保合作领域,日印决定定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日本将继续参加印美海上联合军演。两国同意就印度引进日本海上自卫队US-2型水陆两栖飞机事项加快磋商,并就防卫装备领域的合作启动事务性磋商。两国首脑还决定探讨建立外长、防长“2+2”磋商机制。
日印同意加快缔结核能协议谈判进程,还确认将与巴西、德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面加强合作,争取在2015年取得具体成果。
安倍殷勤原因有三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指出,安倍对莫迪访日殷勤备至,主因有三。
一、地缘政治需要。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为背景,亚太秩序进入重大调整阶段,美国新军事战略规定了亚太战略重点:美国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与从西太平洋和东亚延伸到印度洋和南亚的弧形地带有着无法摆脱的联系。安倍积极利用美国的战略需要,提出所谓“安全菱形”战略构想,主张“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夏威夷组成一个菱形,以保卫从印度洋地区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公海”。如此一来,印度在安倍地缘政治棋盘中的地位必然上升。
二、开拓海外市场需要。安倍要引领日本继续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必须大力提升国内需求,开拓海外市场。但在国内,日本面临近似饱满的需求和人口减少的趋势;在国外,安倍错误的对华政策抑制了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日本经贸界提出“中国+1”口号,力图在保留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安倍便瞄准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印度。
三、推行“价值观外交”需要。“价值观外交”是安倍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安全菱形”战略构想的配套政策。莫迪访日前,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便渲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经济发展迅猛,日印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印度不会“火中取栗”
王少普认为,安倍的殷勤未见得全投莫迪之意。印度与中国虽然有领土争端,但同时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印度绝不会为他人“火中取栗”。莫迪争取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合作,决不意味着忽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印贸易额去年近700亿美元,而日印贸易额预计今年才达到250亿美元。
在价值观上,印度近代民族主义是在反对殖民主义过程中形成的,与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有本质区别。而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同语言。
本报记者 丁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