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和浩明一起到舟山路的古董店淘宝,我想收几只汉朝的握猪,浩明想收几件红木的架子,到王老板的店里去了两次皆无收获,第三次去的时候,王老板正忙搬运,他吃进十多件老家具,质地很好,年份也久远,但这些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只见一只老沙发上堆了一些纸物,我和浩明都看到了,其中有一本1947年出版的《静山集锦》摄影画册。我们俩对了一下目光,浩明就若无其事地跟王老板说:沙发我就不要了,沙发上这些画册纸物给我吧。王老板说:好吧好吧,250元都拿走。浩明说:250难听,230元钱吧。
把这些纸物拿到家,我俩狂喜不已,这些藏品是家住长乐路的林先生的,他二十几岁就当了银行的襄理,喜欢摄影收藏,估计现在过世了,儿子女儿便把他的旧物卖掉。一叠纸物中,有一张是林先生的结婚证,一张是离婚证,一本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一册上海老弄堂地图,一本针灸图录……其中最可贵的当然就是郎静山的摄影画册《静山集锦》了,封面是用麻布做的,册名似乎是一本一本写上去的,装帧非常考究。
郎静山是浙江兰溪人,1926年担任上海《时报》的记者,几乎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1930年他在松江女中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说他是我国摄影界的鼻祖不为过分。他的摄影作品模仿中国古典绘画,多以远山流水、小桥楼阁为题材,先是分别拍照,然后用暗房放大技术叠放在一起,合成了山水绘画的范式。想当年,郎静山是赫赫有名的,作品不但参加中国摄影展,还出国参展,多次得到国际大奖。外国评论家说:这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
打开《静山集锦》,只见他在前言中写道:“盖以其道正可与中国绘画理法吻合也。如气韵生动,经营位置,可为摄影艺术之借镜,特技术之有别者,一以笔墨渲染,二以光化感应,如得起运用,易如反掌耳。”
我俩一页一页欣赏郎静山的照片,感叹不已:60年前,他的摄影作品已经那样独树一帜,达到那么高的水准。我说:浩明,这本摄影画册似乎少了三四张,反正不全了,你就送我这一张《不羡人仙羡鸳鸯》吧?我陪你淘宝,也应该得到一点奖励。他说:郎静山的就不送了,要么送你结婚证和离婚证吧?
我挥挥手:去你的。浩明安慰我:等我把《静山集锦》拍卖掉,一定给你一个红包。
浩明绝对捡了一个大漏。最近这些年,郎静山的作品每过五年八年就翻十倍。2001年,他的一幅摄影作品拍了3450元,过了十年就涨到了5万元。据说香港索斯比拍过郎静山的一幅《湖山揽胜图》,价格达到过82万港元……
淘得“郎静山”,其过程很有趣。从此我得出一条淘宝经验:一本正经冲着某样古物而去,往往空手而归;歪打正着,常常能把好东西请到家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