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章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印章已作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和社会庶民的交往凭证而被广泛运用。至汉代,印章艺术发展空前。元、明之后,文人们更喜以自篆自刻的创作方式鎸治印章,以陶冶性情,同时作为书画之助。
历史上,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之地,海派篆刻在全国素有“半壁江山”之称。晚近以来,沪渎印坛先后出现过有如胡钁、吴昌硕、赵叔孺、赵石、王褆、易孺、简经纶、丁辅之、马公愚、邓散木、钱厓、王个簃、方介堪、陈巨来、叶丰、来楚生、钱君匋以及方去疾、单孝天、吴朴等一大批篆刻名家代表,其声誉遍及整个中国,甚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近代印坛的直接影响之下,几十年以来,当代印人们在领受前辈教诲和步趋古人、接续印学脉的道路上,辛勤于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为我国篆刻艺术的代不乏人,可谓不遗余力。
为了继续发挥在篆刻领域的引领作用,选拔和培养当代青年篆刻艺术人才,自去年9月份,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倡议支持的首届全国青年篆刻艺术选展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征稿,引来广大青年篆刻爱好者的热情支持与广泛参与。此次来稿作品,风格多样,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覆盖面广,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风格各异,小篆、大篆、鸟虫文兼备,不拘一格;流派纷呈,作者尤以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居多,体现了长三角文化辐射效应。
本着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活动主办方组成以上海为主,全国有代表性的高式熊、陈佩秋、江成之、刘江、韩天衡、童衍方、李刚田、刘一闻、徐正濂、孙慰祖等10位篆刻专家组成评委会,历经初评、复评、终评等多轮淘汰和严格筛选,最终评定陈振强(浙江)、梁选锋(北京)、于永强(山东)、焦新帅(河南)、陆晨辉(江苏)等5件一等奖作品,以及二等奖作品10件、三等奖作品19件、入围奖25件,并通过办展的形式将这一活动成果呈现给观众。同时,为记录当代青年篆刻艺术活动的历程,将中国篆刻艺术发扬光大,活动主办方还将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成书,翻译成中英文对照,向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交流。
展览开幕式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郝铁川致辞时说,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亮丽篇章,为了更好地让青年朋友们传承这一艺术形式,全国青年篆刻艺术选展活动首次在这里举办,我们除了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对艺术的挚爱与虔诚也永远不变。沪上著名篆刻大家高式熊、童衍方以及郝铁川馆长、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张晓敏等代表本届大赛组委会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副巡视员游伟主持了开幕式。下午围绕当前篆刻艺术发展及本届篆刻作品主题召开了研讨会,评委们对选手的作品进行评点,向获奖选手传经授道,指导他们如何在篆刻领域里进一步提高,再攀艺术新峰。
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