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人。我们路口的秩序真的那么好吗?显然不是,更大的可能性,是面大量广的违法被熟视无睹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说来简单,做来不易。尤其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的处罚,一直都是交警执法的困境所在。
一部被践踏最多的法律
“《道路交通安全法》其实是被践踏得最多的一部法律,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违法,很多时候真的管不过来,法不责众的思想,让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产生了扭曲。”前不久,在交警茆盛泉追悼会上,一位民警曾这样感慨。
交警不是没有努力过。在上海,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经历过多轮整治。有些整治一度轰轰烈烈,还曾出现过女硕士乱穿马路怒打交警,最后在舆论压力下被逼辞职回老家的桥段。作为当时的见证者,记者同样见证了一次次“喧嚣归于沉寂”,一切很快又依然故我。
严格执法为何无法一以贯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警认为,警力不足是最大原因。上海的马路多,要做到一个路口一个警察肯定不可能,而且大多时候,一个警察还不够,交警忙于排堵,很少能有时间空出来处罚行人和非机动车。“要让行人认罚,不花个一刻钟半小时根本不可能。”一旦发生矛盾,拖的时间会更长。
几年前,记者曾跟随交警总队长上街采访一次整治,一名闯红灯的行人被拦住后毫不买账,甩开交警大步流星离去,最后4名交警围堵,整整花了40多分钟,此人才肯认罚。这样的执法成本,让人无法轻松。
执法困境应该如何突破
警力有限,处罚很难,很多时候,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处罚不得不通过运动式的执法来实现:集中在一段时间针对某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罚严管。这种执法方式对短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缪晓宝认为,运动式执法强调突击整治,忽视常态管理,市民也把守法当成阶段性、暂时性行为。反而导致了纠正违法行为难度加大,使法律失去了对市民的指引和预测功能。
缪晓宝认为,树立法律权威,首先要严格执法,同时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违法成本。记者了解到,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相对不大,但处罚记录将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也没有人贸然闯红灯,因为一旦有闯红灯记录,以后办理银行贷款时会遇到麻烦。
也许,突破执法困境,也应从全社会共同治理入手,通过各种法律配套措施,让守法者不孤单,让违法者存畏惧。本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