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光 王剑虹 孙佳音 华心怡 陶邢莹 关 尹 厉苒苒
本版编辑 胡 欣 吴四清
视觉设计 竹建英
本版摄影 记者 周国强 郭新洋 陈梦泽
30年未遇的寒潮来袭,并未冰冻市民对文体活动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还不乏趣闻轶事和真情实感……昨夜今晨,本报文体中心记者冒严寒、顶风雪,踏访第一现场,为您带来一幅幅新鲜出炉的“寒潮下的暖流”图。
逸夫舞台 为市民4点半开门
清晨4点半,天尚未亮,逸夫舞台的大门破例打开了。今天上午9点半开售“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版王(文娟)派越剧折子戏专场演出的50元惠民低价公益票,这也是这三场演出最后120张票,其他票子早在19日当天开票后5小时就一售而空了。
尽管剧场比平时提早了足足5个小时开门,依然有热情的戏迷已经顶着寒风在门外排了半天的队。排在第一位的老戏迷、家住宝山的马阿姨告诉记者:她和女儿昨天下午2点半就过来了,因为从小就喜欢越剧,对“王派”更是情有独钟,所以听说这次90高龄的王文娟要登台,心中无比激动。年轻戏迷郑先生是乘坐昨天晚上6点的高铁从杭州赶来的,到剧场时大约11点,小郑这样说道,“半夜里真的很冷,还飘起了雪,但想到自己能够买到票了,心里还是很满足”。“我4点就来了,在我前面已经有好多人在排队了,听说最早的昨天下午就来了”,排队等候的戏迷纷纷说道。
考虑到由于近日气温骤降,气象台更是不断发出寒潮预警,逸夫舞台也是做足准备,除了比平时足足提前了5个小时开门迎客之外,还配备了足够的座椅和热水供等候购票的观众,确保前来等候购票的观众有一个温暖舒适的购票环境(见右图)。
早晨8点多,外面大雪飞扬,逸夫舞台门厅里却暖气融融,越迷们一边兴高采烈地交谈着什么,一边等待着公益票的开售。
东艺 冒雨夹雪看指挥穆蒂
著名意大利指挥穆蒂,携芝加哥交响乐团来到东艺演出,是补偿三年前未赴的音乐之约。因而,去年7月1日一开票,昨今两晚将近4000张票已经卖掉九成。故而,哪怕下起了雨夹雪,昨晚7点的东艺门口,还是汇聚了前来一睹艺术家风采的观众排长龙。手持长柄伞的必须去衣帽间寄存——哪怕分成三路排队,寄存的等候时间也长达20多分钟。
穆蒂一登场,观众就以热烈的长时间掌声欢迎他。就算有人感冒咳嗽,也都要摒到乐章结束。全场没有手机铃声响起,但是若有人拉开包包的拉链,都有人侧目而视。中场休息时,众人纷纷亮出手机,要以“穆蒂与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会”这几个字为背景拍照——哪怕舞台上空空如也。演出水准相当高,各个声部既有个性又和谐共处,以至于穆蒂以手势表示不再加演,也完全得到观众理解。但是,他那意大利人的性格在谢幕时流露了出来——求第一排女观众用手机为其拍照,惹得观众会心地笑。于是,谢幕中,不少观众开始用手机摄像——正好成为稍后排队取长柄伞和厚外套时,回味演出的最佳方式。
演出结束后,开始飘雪。所有观众有序离开花了45分钟左右。门口的道路,变得前所未有地堵……
横店 羽绒服讲述明星遇寒
横店影视基地,零下三摄氏度,大风,下雪。正在拍摄的近20个剧组,并没有在寒潮中停工,不过面对把嘴吹麻了说不了台词的冷风,和淅淅沥沥下了一天的冬雪,走在时尚前沿的明星们除了暖宝宝和“小太阳”,几乎人手必备一件特大号羽绒服,而且大多都是同一家“家庭作坊“生产的。
三年前,刘德华曾凭着一件绿色“军大衣”勇闯红毯,震惊了时尚圈。不过这件“军大衣”,实际上就是横店本地特产月娥牌羽绒服。昨晚,记者联系上老板娘月娥的时候,电话那头嘈杂声不断。老板娘透露,这几天忽然降温下雪,店里已经接待了不下四五十位明星,包括冯小刚、李晨、陈浩民等人。“考虑到比往年更冷,今年早早囤了七八百件羽绒服供剧组购买,依然供不应求,好多明星都要求定做,现在接近年底,我们真的没空接定做单了。
月娥的女儿曦予告诉记者,前两年明星来买羽绒服更看重时尚性和造型,比如范冰冰首创“棉被羽绒服”,成为一时的爆款;冯绍峰拍古装剧为了保暖,要求定做羽绒连体服。不过在这个冬季,明星们却已经抛开时尚,转而走低调、实用和保暖型的路线。比如刘德华,一口气又订了三件当年的同款军大衣,不过换成了黑色。前两天,TFBOYS里的王俊凯来买羽绒服,他要求手工绣上了自己的专属标识,陈伟霆也是这么做的。羽绒服不仅戏外能穿,拍戏时也能用,乔振宇曾透露,冬天拍戏大家都有一件大的羽绒服,如果是上半部分的镜头,就临时将羽绒服两个袖子绑在腰间,还能暖和点……
话剧中心
为观众发暖宝宝
昨晚6点40分,话剧中心就开门迎客,并且贴上了海报:“剧场很温暖,快进来坐坐”。海报配图,是正在热演的田纳西·威廉斯成名作《玻璃动物园》中文版。
据工作人员透露,话剧中心三个厅的温度都保持在27度左右。除了《玻璃动物园》之外,还在上演日本话剧《邻人》,以及英国国家话剧院的话剧电影《女王召见》。剧场服务员身穿长大衣,为进门的观众派发暖宝宝。观众露着意外的惊喜的表情,但也不忘说:“谢谢!”其中女观众不少,如获至宝。不过,剧场里,很少有人直接把衣服撩起来贴暖宝宝,而是把它放入包中。据悉,暖宝宝总共准备了2000多个。
三个厅都满场。飘雪的天气,并没有让观众辜负话剧票。散场后,温暖的大厅一直开放到最后一名观众离开,比平常延长了20多分钟。
闵行体育馆 寒冬里的乒乓热
寒冬里的乒乓热,尽在全年沪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乒乓赛事——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
这个周末,闵行体育馆里,升温、升温,再升温,38张球桌,2410名乒乓爱好者,用一场场精彩对决,喜迎猴年。
13岁的万谦成,同一群叔叔阿姨组成复中校友队站上团体赛赛场。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将接连挑战大选手和专业选手,赛场上,他挥拍、抽球,握拳怒吼……
万谦成的父亲介绍说,为了不让孩子成为“书呆子”,从小便培养小万从事体育运动。没想到,小万不仅迷上乒乓球,还将读书和打乒乓平衡得非常好,在娄山中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榜样。刚放寒假,他就没闲着,但他没有参加课外补习班,而是每天训练乒乓球。这几天为了备战,他甚至给自己加练三四个小时。
既打团体,又打单项,对小万无疑是一场体能大考验。“在我们家长看来,这更是品格和意志力的考验。现在的孩子除了埋头读书,回家就是打游戏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爸爸万乐刚在边上喜滋滋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万还闯入了男子初级C组(少儿组)的决赛,前六名选手中,只有他是纯业余的苗子,也只有他一个是上海小囡。小万感慨,平时只能和同学切磋技艺,而新民晚报杯给了他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现场所有选手和观众,都和万谦成一样,站上乒乓球桌,心就热了。
东方水上中心 天寒冬泳好个爽
路嘉义67岁了。算起来,他的冬泳经历已有三四十年。这几天,上海天寒地冻,路老却是不以为然,“对我们游冬泳的人来说,这点温度算不上什么考验。”上山下乡时,路老大冬天就会跳下江河,游个痛快。“我们老伙伴们都有默契,天天泳池边见。”
冬泳的约定俗成是,水温的度数等同于游泳的时长。也就是说,一摄氏度游一分钟为好。“哪怕室外是-5℃,到了水里大概也有5℃,那就游上5分钟。当然经验丰富的人,很多时候也会为自己加量。”路嘉义是上海月亮湾冬泳队的成员。这个200多人的团体,年纪最长的已有85岁高龄。平时每天上午8时15分到10时,大家便会主动聚集到东方水上中心的月亮湾,亲身感受冬泳独特的魅力。用路嘉义的话来说,冬泳让人上瘾。他总是一早骑车20公里来到泳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精神面貌会有很大的改变。”
寒风潇潇冷彻骨。路嘉义和同伴们却毫无惧色,光着膀子钻入池中,直看得人瑟瑟发抖。“其实当你钻到这么冰凉的水中,浑身会有一种兴奋感。某种程度上,这和蒸桑拿是相近的感受。”蒸桑拿,用外部的热度刺激身体。而冬泳,却是激活自身。“冷水浸过身体,内部器官会产生主动的能量,血液压迫到内脏中。冬泳,是最好的血管体操。”冬泳队的成员们,个个面色红润。
冬泳,更是一种意志的锤打。“当你有勇气进入泳池,你已经战胜了自己。”
莘庄基地
田径队员训练忙
清晨6时许,上海的天还未全部变亮,莘庄基地的操场上却已聚集起了上海田径队的队员们。绕着操场慢跑,口中哈着白气,手缩在袖笼里,这是每天习惯了的出早操,也是寒流来袭的日子里,他们一天中唯一需要与严寒对抗的时刻。
进入冬季后,上海田径队各项目队员的训练基本都在改造一新的室内体育馆里进行。室外寒风呼啸,室内始终温暖如春。在训练馆待得时间长了,甚至会捂出满头汗。按照惯例,每年冬天,110米栏国家队的骨干队员们也会齐聚上海,在孙海平教练指导下进行冬训。上午训练开始,靠窗的跑道上,谢文骏已早早脱去厚重的棉服,身着轻薄的长袖T恤开始进行跨栏技术训练。他的身边,不少怕热的队友甚至短袖上阵——在他们身上,丝毫不会感觉到严寒气候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在师父孙海平眼中,跌破零度的气温相比以往冬季在北京集训时,已算是“温柔”适宜。“后勤保障给力,寒流来袭对我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在他眼中,如何提高麾下弟子的技术水平,更好备战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才是目前唯一需要挂心的事情。
浦东二少体
下雪也照样开练
浦东海阳路上的杨思中学,偌大的球场内显得有些空荡,只有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卖力奔跑,雪花飘在头上、脸上,抹一把又继续跑开去。
浦东新区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足球队的训练,和往常无异。56岁的总教练钱逸明和队员们一样,站在旁边一丝不苟。在他看来,运动员的训练没有什么冬天夏天的区别。“对我们来说,不分什么大风大雨、严寒酷暑,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踢什么球?”
按计划,浦东二少体的足球队一直要训练到2月4日才放假。在钱指导看来,天气影响不到球队的训练,“如果室外实在不能训练,就转到室内,练一些小的技术。”
钱指导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天气,其实也是培养队员意志品质的好机会。“一支球队首先要有团队精神,球员也需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一直对他们说,训练上、学习上都要有目标,大热大冷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