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双降
明天春运开始,春节很快就要到来了。春节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是“用工荒”,饭店缺少服务员,家政保姆、钟点工招不到,大饼油条摊纷纷关门……这个时候,人们发觉外来人员对大都市实际上很重要。
问题是这种情况可能难以改变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现逾30年来首次双降,未来的劳动力数量正在下降,人口双降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本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一系列经济数据,很多人只关注2015年中国GDP增速6.9%,创25年新低,不太注意人口的数据。其实,人口变化的数据更值得关注,因为GDP增速6.9%反映的是过去,而人口的变化要影响未来。
让我们来看看两个重要的人口变化数据。2015年底中国大陆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
全国流动人口为2.4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一年减少了487万人,流动人口减少568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同时减少,这应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首次发生。劳动力是三大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必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下降。
上海本周公布的人口数据同样是负增长,上海2015年常住人口2415.27万人,减少10.41万人,下降0.4%。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981.65万人,下降1.5%,首次出现负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双降标志着一个重要拐点已经出现,对未来的经济、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从消费看,劳动力人口是购房、购车主力军,这个庞大人口减少会影响这两个行业,中国2013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2014和2015年均没有超过这一历史纪录。上海等大城市房价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但现在,上海外来人口首次下降了。中国汽车销量2015年更是明显减速。
从企业看,劳动力成本会进一步上升,饭店服务员等比较苦的活招工更困难。从长期看,这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甚至会影响教育,现在大家都要读大学是为了将来做白领,获得一个收入高的工作,但未来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蓝领工资大幅提高,蓝领和白领的界限甚至会消失,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读技校而不是大学。像瑞士70%的人是读技校的,因为技术工人工资远高于白领。
因此,人口双降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首席记者 连建明
市场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没有看到中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一个变化:参照一篮子货币。央行的提法是“更加参照”而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意味着有弹性。2016年很可能人民币汇率指数在100上下小幅波动,年底不会低于100。因为央行要显示人民币是一个稳定的货币。
美国经济扩张期已经过了最高峰,后劲不足。加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不景气,美元很强出口就受到了很大影响。预计今年美国只加息一次,在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在二季度前会走弱,下半年有小幅反弹。如果我是决策者的话,不会让人民币对美元在一年之内贬值超过5%。
2016年中国的GDP增长目标应该在6.5以上。2016年很可能真正出现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近期股市的动荡并非反映了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这是股市价值的继续调整。整体来看,最终股市还得依赖实体经济。如果盈利还没有上升,股市的上涨是缺乏基础的。
——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