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多少会带有一些感伤的色彩,昨天赛后,所有贵州球员在替补席前站成一排,集体鼓掌鞠躬欢送主帅。随后,黎兵率领球员来到客队球迷看台前,贵州球迷拉起“‘黎兵’秣马,恩重如‘山’”的横幅,高呼“黎兵”的名字,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位球队功臣。场景之动容,不禁让人高马大的“山哥”红了眼眶。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汉子,黎兵对贵州智诚的贡献不小。去年,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带领贵州冲超成功,爆出中国足坛的最大冷门。上一轮,黎兵还率队客场击败了领头羊广州富力。作为中国本土教练的佼佼者,黎兵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足球世界是残酷而现实的,没有谁能够长时间躺在功劳簿上面。联赛前6轮3平3负一场未胜的糟糕战绩,让俱乐部高层动了换帅的念头。
就在球队爆冷赢下富力的几天后,贵州方面宣布解雇黎兵,将帅印交给外籍教头曼萨诺。聘用一个在中国有过成功执教经历的外教,智诚此举本无可厚非,毕竟保级压力巨大。但黎兵何过之有?以贵州的投入和人员阵容,本身就是一支保级球队。
黎兵黯然卸任后,16支中超球队只剩下河南建业的贾秀全、辽足的马林和长春亚泰的陈金刚三位本土教练在苦苦支撑,而他们的生存现状也是岌岌可危:河南建业前7轮3平4负未尝一胜保级前景堪忧,辽足也遭遇三连败,本月4日刚刚被扶正的陈金刚在亚泰也面临挑战。
土帅“短命”已经成为近年中国足坛的一种常态。回看2014赛季、2015赛季初始阶段,分别有多达10家中超俱乐部起用本土主帅,可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各队为了成绩纷纷广邀大牌洋教练。由于各俱乐部投入不均,引援水平参差不齐,成绩压力更多集中在教练员特别是本土教练员身上,洋帅来捞钱抢饭碗,本土教练则面临着夹缝中求生存的窘境。
黎兵走了,曼萨诺来了,但对于贵州智诚这样的中超升班马,曼萨诺先进的执教理念真的能起到化学反应吗?外教有外教的能力,本土教练也有本土教练的优势,中国足球要发展,完全抛弃本土教练肯定不行。该反思一下:联赛升级换代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培育土帅,给他们一点生存空间?
实习生 陈慧琴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