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情结浓
问担任老知青乒乓球赛裁判的邱锦飞,参赛队员的知青身份怎么识别?“看身份证,哪年出生的,就晓得了。”
“第27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庄则栋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冠军,”邱锦飞回忆,乒乓在当时的年轻人里引发热潮,成了全民健身的热点,“我们上学时,空出一间教室,摆上乒乓台就可以打了。”
加上观赛助阵的,卢湾体育中心集合了300多位上海知青,大家一来是打球,二来是叙旧。“侬伢是黑龙江的?哪个团?我是44团。”“我64团!”“崇明新海农场的?今年回去看过?”
老知青们遇到一起,有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经常是几个战友聊得热络,忘了上场时间。
后代爱打球
做什么都认真踏实,打球时的老知青也是这样。在崇明插队的知青吴耀伟每打完一局,一旁的战友就上来跟他讲球,并提醒他准备好另一块球拍。黑龙江插队的潘永华请来俱乐部的年轻搭档,趁着比赛间隙,两人找台子赶紧练球。
乒乓台边出现了一张稚嫩的小脸,宋峥9岁的外孙女来为外公助阵。“大大加油!”在外孙女有节奏的助威声中,宋峥越打越好。去年的全国乒协会员联赛总决赛,宋峥和俱乐部队友一起赢得了团体第五名。现在,宋峥还在家附近的胡家街小学教小学生打球,每天下午两个小时,风雨无阻。“有些小囡上了几次就不来了,”宋峥牵住外孙女的手,“侬要坚持啊!”
打出了名堂
大家围住了张德英,说她做了件好事,给上海知青提供了一个交流、健身的平台。乒坛名宿徐寅生指着张德英告诉老知青们,“我们知青里出了个世界冠军!”
张德英回忆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给徐寅生写信想继续打球,说要感谢徐寅生的知遇之恩,她进了黑龙江省队又进了国家队,代表知青站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
插队经历磨练了老知青们不怕苦累,乐于奉献的坚强意志,这种品质又让晚年的他们热爱运动,热爱生活,把日子过得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