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箦镇铸造业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盛时期全镇铸件产量近万吨,该镇由此赢得了铸造之乡美誉。然而,随着国家铸造行业准入门槛条件的抬高,竹箦镇部分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的企业,在高成本、高能耗的双重压力下,逐步陷入亏本的尴尬,一些小型铸造企业更是因此而被淘汰出局。
面对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竹箦镇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铸造小镇”,成功实现了由传统铸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励下,全镇7家铸造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多条世界先进生产线。先进的设备,不仅使企业生产达到环保节能标准,而且保障企业在新品研发中赢得了较高附加值。至2016年,竹箦镇年产各类铸件20万吨,纳税销售收入占全镇工业45%。
“我们原来是一家小型机械铸造厂,在政策激励下,公司三次累计投入20亿元进行技改,实现了由低端铸造向高端制造的突进。”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民告诉记者,公司2014年登陆了“新三板”,并斥资10亿元建立江苏中关村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引进国际最先进生产线,世界500强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公司的产品订单眼下已排到了2020年。”
“抱团驰骋、和谐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竹箦镇镇长施雪芹谈道:在这场绿色转型中,全镇企业根据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市场资源,注重错位发展,这样既避免了产业同质化,又优化了全镇的投资结构,由此逐步形成互为促进的发展氛围。
金桥机械公司董事长王国强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间频繁交流,孕育出“人无我有”的“一企一品”与“一企多品”,使以往的“同行必怨”变为如今的“互助闯市”。该公司紧盯国外高端材料的需求,研发的工程机械主打产品一举叩开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市场。
“竹箦铸造业尽管以中小企业居多,但抱团发展彰显了集群的力量!”溧阳市委书记蒋锋将此总结为“聚沙成塔”现象。他表示,红土地企业家的高风亮节,铸就了当地不断超越的活力,也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
李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