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时有将老上海的公共浴室写成“浑堂”的。其实“浑堂”应为“混堂”。
混堂,是典型的吴语词,明朝人郎瑛在他的笔记小说《七修类稿》卷十六中就记到了,原文是:“吴俗,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这个词一直用到现在,可谓流传有序。
但这段话并没有说到是洗澡用的,郎瑛是在后面记到混堂用途的:“男子被不洁者,肤垢腻者、负贩屠沽者、瘍者、疕者,纳一钱于主人皆得入澡焉。”瘍、疕,是指痂疮、癰疮。你看,不管什么身份的男人、不管身上脏到什么程度、甚至连生恶疮的男人,只要缴了钱,都可以进去洗澡。很清楚,“混堂”是指大家混合、混杂在一起洗浴之场所。明朝文献中还记到有女混堂,如太仓人陆容著《菽园杂记》云:“外引别泉为男女混堂二处,则居民共之”,也是指普通民众共同洗浴之场所。
如从因洗澡人多,而使水浑浊角度理解,“浑堂”似乎也通;但从“流传有序”来看,老上海的公共浴室还是称“混堂”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