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三百年老字号风采依旧 周虎臣曹素功有何秘诀?~~~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百年老字号风采依旧 周虎臣曹素功有何秘诀?
墨守成规不泥古 笔走龙蛇再创新
方翔
■ 上海笔墨博物馆内展示了周虎臣曹素功的笔墨制作工艺,以及部分笔墨精品 本版摄影 刘歆
■ 周虎臣“龙凤对笔”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
■ 曹素功2010年上海世博会纪念墨
  本报记者 方翔

  在上海的众多老字号企业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这就是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曹素功创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周虎臣创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两家都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品牌。这两家老字号,历经时代的风云变迁而存在,还越来越充满活力,我们不禁要问,这两个老字号有何过人之处呢?

  文房名品

  世博奥运特许 国家级别非遗

  由曹素功开创的墨业,经世代传承,由安徽歙县迁徙苏沪。1934年,王一亭书写了《曹素功尧千氏墨庄介绍启》,竭力推荐曹素功的墨锭品质,盛赞其对优秀传统的坚守,并得到了在场的55位书画家和社会名流一致签名表示赞同,其中有于右任、郭沫若、梅兰芳、吴湖帆、蔡元培、马公愚等。曹素功优秀制墨技艺至今已传至第十五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论是哪个老字号,有一点是共通的,这就是始终把追求卓越的品质作为企业的生存之道。”据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思豪介绍,曹素功于清康熙年间从安徽歙县迁居上海,1967年更名为曹素功墨厂,是中国制墨行业中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2010年曹素功的“世博墨”成了“世博会”的特许产品。过去,曹素功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制墨推曹氏”的美誉。而今,曹素功依旧是当代海派徽墨的代表。

  周虎臣以生产羊毫、狼毫、兼毫书画笔而著称。周虎臣毛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锋颖锐利,圆润饱满,刚劲有力,富有弹性。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是用笔墨传承的。一支小小的毛笔,其制作工序却有78道,传承至今,整体的工艺技艺还是被严谨地坚守着保留着。周虎臣的毛笔全是手工制作,一点机械化也没有。2008年北京奥运的特许商品“龙凤对笔”,就是由周虎臣笔厂设计生产的。周虎臣的优秀制笔技艺至今已传至第十一代,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工细作   乾隆御赐牌匾 专家定制如云

  “乾隆60寿庆时,周虎臣进贡60支寿笔,深得乾隆赞赏,特赐周虎臣笔庄牌匾,这在当时是轰动的。”许思豪说,“清代晚期战乱,周虎臣的传人来到上海,开设笔庄,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造就了海派书画,自然对笔墨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周虎臣、曹素功就有了许多创新发展。”

  周虎臣的第八代传人傅洪初,改变以往的毛笔销售方式,采用走笔包的形式,定制毛笔,做到 “一人一支笔,一笔一精品”,精工细作,量人定制,比如:吴昌硕、赵之谦、沈尹默、张大千、吴湖帆、潘天寿、于右任、傅抱石。书画家的特殊用笔配方,形成了周虎臣所拥有的一大批的“名人名笔”。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中,还可以见到当初这些名家使用过的毛笔。

  今天的周虎臣除了继续做好“名家定制”,更关注如何为更多书画爱好者服务。为此,公司在以往定制笔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今“豹狼毫笔”的原型是沈尹默定制笔,“大中小兰竹”是赵朴初的定制笔。

  现在周虎臣的毛笔已经形成四大系列:传统名笔、名人名笔、名帖名笔、名技名笔。“名帖名笔”系列是根据不同的碑帖和书法流派的用笔特点而开发的专用毛笔,如“九成宫特制兼毫”“鲁公书魂”等等;“名技名笔”系列是根据国画技法的特殊需要研制的专用笔,专门适用于勾线、点皴等绘画技法而特制的毛笔。除笔之外,定制墨也是公司一大亮点,“过去,李鸿章、曾国藩、王一亭、吴昌硕、梅兰芳、任伯年都有定制墨,最近我们正在赶制吴湖帆孙子为纪念太祖父吴大澂定制的铜柱墨等。”据许思豪介绍,定制墨在古时是高官名人馈赠亲友的纪念,现在不少人也意识到了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书画家的青睐。

  老树新花   原料品质坚守 渠道工艺创新

  在上海文化名街福州路上,有一座“袖珍”的博物馆——上海笔墨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笔墨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饱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

  许思豪介绍,上海笔墨博物馆成立于2008年年底,自建成以来就免费开放。在笔墨陈列的同时,博物馆还经常穿插与之相关的书画名家个展,已经连续不断举办了五十多场展览,还举办研讨会,出内部馆刊,丰富多彩,颇受好评。

  全国约有十几家文房四宝名店,“周虎臣和曹素功之所以历经数百年而始终屹立不倒,主要是深深地扎根于海派文化,扎根于海派书画家之中。”许思豪说,“海派书画形成的历史就是周虎臣和曹素功在上海振兴的历史。老字号一方面邀请海派书画大家设计绘稿,提出使用上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在工艺和配方上,千方百计满足海派书画家的这些个性需求,生产适合的毛笔和墨锭。”

  许思豪表示,当初我们开设上海笔墨博物馆,许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个没有收入,还要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的“蚀本生意”,但是通过这些年的运营,笔墨博物馆的价值日益体现出来,目前,上海笔墨博物馆已经是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的展示中心,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笔墨博物馆声誉上去了,笔墨的生意也上去了。

  除此之外,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还办讲座。“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有着很多的非遗技艺,但是有的锁起来了,有的供起来了,随着传承人的故去就失传了。”许思豪表示,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除了有自身的经营目标之外,更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老品牌魅力不减,离不开坚守这一条。

  在继承和坚守优秀传统的时候,还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现代科技的昌盛,也给我们带来无数商机。运用‘互联网+’来增强和改善企业品牌管理,已成为众多老字号企业的共识。”许思豪介绍,上海笔墨公司改制后,便开始关注互联网的宣传和营销,去年网上的笔墨销售额已经超过500万元,相当于三个线下网点的销售额。

  线下也要创新,许思豪说,毛笔和墨的最大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而在线下网点中,用户可以试笔体验,“通过试笔,了解自己的使用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用适合的笔墨。”

  目前,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还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参与国家笔墨标准的研讨和制定。周虎臣,曹素功正在阔步前行,努力成为中国文房四宝行业的排头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1版:新民教育
   第A32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3版:教育装备/新民教育
   第A34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1版:广告
   第B02版:广告
墨守成规不泥古 笔走龙蛇再创新
美国版要闻A04墨守成规不泥古 笔走龙蛇再创新 2017-05-17 2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