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冈仁波齐》的人生咏叹
秦维宪
  秦维宪

  刚入盛暑,在沉闷中, 忽从遥远的雪域高原飘来一阵阵清澈的乐声。那就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少帅张杨历时一年,追踪拍摄一支西藏牧民朝圣之旅的电影《冈仁波齐》,它给长期低迷、俗气的国产片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一部长达两个小时、全用藏语、几乎以磕长头匍匐前行为主要镜头的电影,何以对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力?我带女儿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随着一个个镜头的切换,无论是浩瀚壮美的雪山、首尾不见的盘山公路,还是由拖拉机引领着的小分队、千千万万迎风猎猎的经幡,将我们带到那片神秘的土地……

  冈仁波齐是藏胞心目中的神山,每个藏人,一生都应该去磕一次头,而登山前还得去圣地拉萨朝拜布达拉宫。整部影片的主题,就是这个千百年来藏胞心中的人生信念。因而,影片的导演、拍摄以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全程跟踪西藏芒康县普拉村藏胞的艰辛之旅。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基本就像一部纪录片,只不过导演加入一些叙事需要的台词和段落,从而保持了整个故事的完整和流畅。

  这支队伍中既有年逾古稀的老者杨培,他作为队伍中的灵魂式人物,仿佛一匹老马在队伍最前面指引方向,也有身怀六甲的孕妇为了信仰,毅然一次次朝白雪皑皑的山道倾身拜下去,直至在风雪严寒中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了养育英年早逝的哥哥遗下的三个侄儿而终身未婚的杨培,在拜毕布达拉宫,向冈仁波齐进发的时刻,在风雪弥漫的山麓闭上了眼睛。随之,本次艰辛之旅发起者杨培的侄子尼玛扎堆为实现其父遗愿率领同伴们扛着他的遗体,攀上冈仁波齐高高的山巅,在蓝天翱翔的苍鹰的鸣叫声中,为其举行天葬!

  影片除了表现藏胞的艰辛之旅外,给人更强冲击力的,是那种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这支小分队来自不同家庭,他们一路饱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互相抱团取暖,相濡以沫,其情其景已然超越了血缘关系。当老藏胞皲裂的脸颊绽开笑容,当九岁的小姑娘手捧老伯伯撕下的生牛肉干,当父辈在帐篷里慈爱地为残疾少年盖被,当他们路遇山崩飞矢,尼玛扎堆立即扑在九岁小扎扎身上,当深夜藏族汉子开着拖拉机奋勇向前,送孕妇去医院抢救的特写镜头一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正因为这种亲如一家的合作精神,才使他们翻山越岭,风雪兼程,从东向西横贯整个西藏,走完整个旅程!

  这部写实影片在浑厚苍凉的悠远曲声中落下了帷幕。和我一同观影的女儿久久不愿离开影院,她似乎想知道影片背后的旨意:为什么人世间有这么好的群体?

  女儿的疑问促我深思:《冈仁波齐》里群体向善、大爱无疆、坚忍不拔的美学意蕴,不仅对部分国人伪善、浮躁的世风予以猛击一掌,更在于他们那种人生,可以鞭策我们追求更崇高的境界。

  《柏拉图对话集》有一段关于友谊的话,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其中魅力。为什么会有神交?为什么会有友谊?为什么会有人和人之间精神的高度契合?因为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像绳子一样将他们连结在了一起。

  由于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身上残存着兽性。如果人类没有友谊、关爱、团结、互助,那么在客观存在的竞争丛林中,缺乏爱心的人就会暴露兽性,从而去伤害同类、伤害动物、伤害生态。因此,为了将人类残留的兽性关进笼子,就必须有爱和德的教育,发扬光大善良、慈悲、忠诚、操守等优秀品质,无疑对人类群体的友爱大有裨益。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做季羡林先生访谈时,老人家反复说,他一生的许多品质,都是从少时的“修身”课上学到的。“修身”即德育课也。窃以为,倘若人们将这一理念融入影片的艰辛之旅,是可以升华其主题的。

  这,应是《冈仁波齐》给的我们最大教育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6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落胃小馄饨
《冈仁波齐》的人生咏叹
细水长流
泳池消夏欢乐多
悠悠岁月 (水印版画)
给犹豫中的女儿
美国版夜光杯A19《冈仁波齐》的人生咏叹 2017-07-17 2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