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泗泾镇居民“账本”记录巨大变化,通过全面发展让人们幸福工作与生活~~~
泗泾镇居民“账本”记录巨大变化,通过全面发展让人们幸福工作与生活~~~
泗泾镇居民“账本”记录巨大变化,通过全面发展让人们幸福工作与生活~~~
泗泾镇居民“账本”记录巨大变化,通过全面发展让人们幸福工作与生活~~~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泗泾镇居民“账本”记录巨大变化,通过全面发展让人们幸福工作与生活
年收入增百倍 千年古镇“嬗变”
黄勇娣
■白云蓝天下的泗泾保障房美景孙国新 摄
  接近年底,在泗泾镇的刘五公路上,一座漂亮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结构封顶,计划明年9月正式开学。据悉,今年一年,泗泾镇新开了4所学校,预计明年还将开出2所。“我念小学时,镇上只有4所学校,现在,儿子正在念小学,全镇的大小学校已经达到了20多所。”1979年出生的泗泾本地人蔡爱华感慨道。

  其实,这只是千年古镇泗泾全方位“嬗变”的一个侧面。“上世纪90年代,泗泾全镇人口还只有2万,现在,全镇总人口接近20万。如何通过一个小镇的全面发展,让人们在这里幸福工作、生活?”泗泾镇党委书记沈雪峰告诉记者,目前,泗泾镇正围绕科创新镇、文化雅镇、生态美镇、和谐暖镇、内涵强镇“五个镇”的目标,通过一系列项目的逐步推进,将千年古镇打造成为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地和美好生活的宜居地。

  “非遗”文化重新活起来

  老镇居民对变化感受最深刻。这两年,镇里投入大笔资金,不仅完成古镇核心区300多户老宅居民的动迁,还启动旧街坊整体改造,点点滴滴改善老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比如江川一村、江川二村,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缺少维护、自然风化等原因,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屋面渗漏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去年以来,市、区、镇三级财政拿出7400多万元,实施整街坊改造共计14.8万平方米。除了对所有房屋主体进行修缮,还实施了包括地下雨污管道的清理疏通、雨污分流改造、管线入地、海绵小区雨水花园、技防工程、绿化工程、停车位改造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造项目,努力实现“面貌新、排水畅、路面平、功能全、环境美、交通有序”。目前,整体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受益居民超过2000户。

  “文化雅镇”的未来图景,是泗泾最被寄予厚望的方面。“几十年来,我坚持面塑技艺的传承,现在全家三代都是面塑高手。”70多岁的马金城,是镇上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他坦言,如今让自己最感到高兴的,就是剪纸、面塑、皮影戏、“泗泾十锦细锣鼓”等“非遗”文化,都重新活了起来。去年5月,泗泾镇正式启动古镇保护与更新,这两年从“文化雅镇”的顶层设计出发,一步步推进“馆、书、戏、述、堂、景”六个系列工程,形成了不少看得见、拿得出手的成果。比如,在“馆”方面,泗泾镇正在打造古镇规划展示馆、非遗民俗展示馆、陶宗仪纪念馆、乡音茶馆等,找回古镇的点点滴滴记忆,逐步恢复江南小镇的文化繁荣景象。在“书”方面,该镇目前已经完成了《“泗水会波”说泗泾》《南村映雪泗泾里》和《闲话漫谈七间村》三本书的出版,《陶宗仪文学第一卷·南村诗集》预计明年春节前正式出版。在“述”方面,泗泾镇正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老泗泾,录制“古镇口述历史”,让泗泾人讲述泗泾的故事。

  为了建设一座“生态美镇”,泗泾镇不遗余力。近年泗泾镇共拆除了200多万平方米违建,关闭了9个市场,清理了267家三高一低企业和80多家无证企业,不仅“拆”出了整洁的环境,更“拆”出了未来发展的空间。今年12月,在前期整治69条段河道的基础上,还启动了古镇“母亲河”泗泾塘的清淤工作,未来泗泾塘两岸将成为古镇的核心风景带。到明年上半年,还将完成三片生态廊道的建设,总面积800多亩,完成公益林2500亩。

  提升小镇核心竞争力

  “1978年,泗泾镇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170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46435元,40年里增加了270多倍。”55岁的徐新舟,是泗泾镇本地居民,也是镇商贸办主任。在最近镇里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用一连串数据对比了泗泾镇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1990年,泗泾镇的三业总产值3.54亿元,其中农业4000万元,工业2.8亿元,第三产业3400万元;2017年,泗泾镇三业总产值已达314亿元,是1990年的80多倍,其中,农业比1990年下降了13%,工业、第三产业则分别达到了1990年的47倍和467倍……”

  瞄准“科创新镇”的目标,泗泾镇产业定位将主要聚焦“三智”领域——智能制造、智慧安防、智联元件。近两年来,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的泗泾镇,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了一座智能制造产业小镇,吸引了柯马、凯盛、敦和、炉石等几十家相关领域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年产值连续翻番。

  “和谐暖镇”建设,则将聚焦有温度的民生工作。镇上的新凯社区,正在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最近三年,这个基本单元将完成剧场、体育馆、社区活动室、医疗服务设施、商业配套等,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配齐基本服务场所和公共活动空间,构建活力便捷的社区。镇里还探索形成了“月末周二”疑难信访定期研判制度,重点攻关破解各类涉及百姓民生的“疑难杂症”和“顽疾”。

  而“内涵强镇”的计划,则聚焦干部素质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沈雪峰打开电脑,记者看到,一个平台上,大小干部的每天工作行程和成绩一览无余,有迹可循,也便于监督。在今年的大调研中,镇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深入群众了解需求,全年走访居民9.3万人次,走访企业1.2万家次,收集问题1500余条,并积极落实问题整改。

  《解放日报》记者 黄勇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生活指南
   第04版:泗水艺苑
年收入增百倍 千年古镇“嬗变”
汲取力量 接续奋斗
公 告
报头
古镇泗泾一版要闻01年收入增百倍 千年古镇“嬗变” 2018-12-25 2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