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好办事,没钱也不等于不能办事,拿不出丰厚的红包,可是热情的慰问、恭喜总是可以的吧?有基础有优势的回迁小区,尚且这么努力,新建成的社区、小区也要想想,你们办了多少事?在增进邻里感情上下了多少功夫?不可能要求每个社区都拿出钱来,大奖特奖,但思路完全可以借鉴。真想改变现状,办法有很多。何况,这些年新建的小区一般都有比较丰厚的家底,有小区经营性收入、有停车费收入,还有物业维修基金的利息收入,完全有能力展现人性化的一面,可是又有几个小区把邻里关系正儿八经当回事来经营的?
归属感不是凭空来的,是各种思想、交流、活动的碰撞才会产生,在这件事情上,大多数社区小区都不能算合格。这种人与人关系的生分甚至影响了社区小区的治理,成为社会问题的一大根源。别的不说,小区业委会认真负责的少,对付的多;居民满意的少,不满的多;业委会改选往往伤筋动骨,弄得小区四分五裂,这样的现状就跟此有莫大的关系。
城市化中的我们需要迈过这一关,需要一个能跟时代相称的邻里关系,需要发展出一个全新的邻里关系促进模式。政府部门应该多多支持、多多指导,甚至亲自参与设计这种邻里的互动。
高路(摘编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