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稳中提质,经济发展健康平稳
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继续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力保障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大麦湾园区近500亩土地成功调出战略预留区,并被初步定位为金桥(航头)智能制造基地,成为区重点推进破题区域之一。
2、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十六条”行动计划,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万香国际、纳申、源耀等厂区外围绿化4000平方米和停车位185个。
3、集体资产管理能级进一步提升。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全过程监督,深化土地“五全”管理模式,完成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待拆拆后地块、减量化土地等土地测绘工作。
(二)坚持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1、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方案落地申报,启动村庄单元图则设计。长达村成功纳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启动长达乡村振兴核心区建设,有序推进七大功能项目建设,落实十八项建设任务编制并通过新区评审。
2、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双高”战略,推动“1+1+X+Y”农业产业联合体有效运行,增强“航硕农业合作联社”引领作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组织规模扩大到22家4700亩,“定制+分红+保障”增收模式初显成效。
3、美丽庭院建设持续巩固提升。顺利完成以“五清”为核心的美丽庭院“达标型”验收,覆盖全镇13个村、263个队组、11838户庭院、8850户星级户。
(三)坚持常态长效,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1、生态环境品质逐步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验收。截至7月底,违建销项面积39.98万平方米,完成新区下达目标任务的83.29%,在7个拆违任务量较大街镇中进度排名第一。39家单位全部通过“无五违”村居创建。
2、城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完善城运“1+1+3+X”工作体系,强化三大社区社会治理能级,完成13个村联勤联动站硬件建设和6个村示范点建设。健全综合管理监控网络体系,新增治安视频监控探头340个,安装1812辆电动自行车防盗芯片。
3、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出台“3+X”运行体系标准规范,推进靓浦靓航市容环境保洁有限公司体制改革。建立“一平台三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智能化体系,全面启动居民区生活垃圾实施方案,实现13个村、27个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四)坚持自治共治,社会治理创新出实效
1、家门口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13个村“家门口”服务中心、23个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提质增能达标验收,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验收工作培训会在航头召开。
2、自治共治活力持续增强。梳理村居自治组织架构,推进落实“三会一说”制度,完成41个自治金项目评审。
3、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系列创建。
(五)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有力推进
1、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加强。1-6月新增就业岗位1590个,完成全年目标的79.5%,城镇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区下达指标以内。
2、社会事业水平稳步提升。完成《航头镇“15分钟生活服务圈”规划》编制。完成镇级公办养老院改建项目方案设计,基本建成镇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立镇级“社区养老顾问点”。
3、民生实事工程集中推进。“310”民生实事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12项,完成进度过半的5项。
(六)坚持提升效能,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依法行政有力推进。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加强规范性文件、合同审查力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与执法效率。
2、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科学统筹安排会议,提升行政效能。
3、民主监督扎实有效。广泛接受人大监督、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坚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共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件、镇人大代表建议7件、季度社情民意3件、代表接待日选民群众意见建议38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下半年经济社会工作安排
下半年工作主线要凸显:一是抓主线聚焦,紧扣中心任务,抓好招商安商稳商、乡村振兴、生活垃圾分类、家门口服务等工作;二是抓试点覆盖,变苗圃为森林,变样本为制度化安排,推动准物业服务在13个村落地见效,推动文明楼道建设试点在全镇推广复制;三是抓创新深化,变思路为实效,不断深化“农居焕彩”、土地“五全”管理等制度2.0版;四是抓产业引领,牢牢把握金桥(航头)智能制造基地落户、入股张江创新药基地开发等机遇,带动大麦湾园区战略转型升级。
(一)深化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稳住总量”和“培育增量”上实现新突破
1、聚焦产业转型增能。充分对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基本完成大麦湾园区战略预留区产业规划,推进金桥(航头)智能制造功能逐步落地航头。
2、聚焦招商引税增收。规范商贸企业管理,挖掘存量资源,盘活现有税源,做好金丝猴、云麓里等项目税源招引和跟踪落地,清理一批“零税收”企业。
3、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十六条”行动计划,推进硬环境“找茬式”补缺,政企联手探索人才安居计划。
(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在“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上求突破
1、持续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围绕建设任务和目标节点,以“美丽家园”“幸福乐园”“绿色田园”三园建设为抓手,挂图作战、逐个消项。
2、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深化美丽庭院“3+3”提升创建为切入点,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各项工作。
3、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深入探索“1+1+X+Y”乡村振兴城乡产业联动运营模式,强化合作联社引领、协同、创新能力,完善农民参与利润分配机制。
4、持续促进农民获益增收。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委托管理,确保集体资产增长率达标。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完成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
(三)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常态长效”和“统筹协同”上求突破
1、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与实效管理协同并进。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航头“新时尚”。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启动8个湿垃圾处置站运行、实现四分类垃圾箱房升级、启动牌楼村两网融合中转站运行、增加干湿分类运输车辆的投入,提高全镇垃圾清运消纳能力。
2、生态治理与土地效益提升协同并进。全力争创“无违建先进街镇”,8月底前完成48万平方米拆违目标任务,新增违建管控实现“零增长”。
3、城市运行管理与综合绩效提升协同并进。依托城运平台统筹城市管理工作的契机,在智能化管理迭代更新、智能化管理2.0版落地方面取得新突破。
4、重点工程建设与城市功能迭加协同并进。积极配合18号线施工建设,争取鹤立东路年底通车,完成沪南公路拓宽动迁清盘工作,做好龙华医院开工准备,推进大芦线二期施工建设,加快航都北路、18号线轨交枢纽、A2-04土地储备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
(四)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在“基础管理”和“智能管理”上求突破
1、推动“家门口”服务功能和联动效应再提升。开展镇级村居“家门口”服务达标(示范)创建工作。推进4个新设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建设。
2、推动社会治理亮点培育和面上推广。以全面启动“美丽楼道”建设为着力点,持续推进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
3、推动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二届进博会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始终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态势。
(五)深化大民生格局构建,在“补齐短板”和“提升能级”上求突破
1、持续推动“15分钟服务圈”层级构建。围绕“5+3+X”服务体系建设,分级构建“城镇、基本单元、居村”服务圈。全面打造“15分钟服务圈”1.0版本,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
2、持续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增强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多举措推动创业就业,力争超额完成2000个新增就业岗位、55人成功创业指标。
3、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打造“家门口”公共文化服务圈,强化文化服务配送,完成各村文化团队星级评定。持续开展文化地标建设,依托傅雷故居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完成“传方园”基地·方孝孺纪念馆验收,加快朱家潭子开放利用,实现大居文化中心对外开放。
(六)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在“工作作风”和“群众满意度”上求突破
1、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大力精简文件和活动仪式,完成政务平台OA系统上线运行,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和政务资源整合,更好推动为基层减负。
2、深化工作作风建设。全力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思想境界、能力水平,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3、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全媒体时代舆情应对能力,排摸梳理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项目,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完善“一案三查”工作机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