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就不一样,也许擅长唱歌跳舞,见多世面,追求时髦,微信取名号称“酷哥”,是不是很潮很酷很帅!喊他的人亦肃然起敬。唯有老王喊他老宋,因为他的的确确70出头了。
老王和老宋,并非发小知己,老王老早住在杨浦,老宋天生的浦东人。莫看一江之隔,如今天上高架地下地铁固然方便极致,若是早先只靠排队摆渡,哪怕是灯红酒绿的南京路,浦东人想溜达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大杨浦更难得跑到浦东乡下头,除非学农,否则无人问津。老王和老宋素不相识。
今非昔比,浦东改革开放如日中天。不单是陆家嘴东方明珠在闪烁,就连错落有致的新建大居,风景清幽,羡煞旁人,正中需求者的美意。老王和老宋看中了宜居生活的风水宝地—航头,就这样莫名地住在了同一个小区。
新建小区各种设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区以探索居民自治的模式伸展开来,老王和老宋犹如小区绿化丛中的宣传标志,融入到社区志愿者团队,穿着红马甲,显得格外耀眼,彼此见面习惯点点头,加之莞尔一笑,增加了亲近感。
老王喜欢看书写点小块作品,安家后静下心来,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提议在小区开办读书班,竟得到社区的赞同。他把握机遇,广纳同仁,以书会友。
老宋喜欢交朋结友,何况“读书看报知天下,查古阅今做学问。”交朋友做学问,老宋趣味相投,踏进了读书班的门槛,与老王不光是一次志愿者的邂逅,而且成了老王的学友。
五六年的同窗学友,论小学算是毕业了;论中学,算是升高中了;论大学,已经走向社会了。
老王写诗,老宋朗诵;老王授课,老宋添茶;老王复印资料,老宋分发到人;老王主持庆典活动,老宋独唱声势雄壮。老王老宋,形影不离,呼应亲切。
疫情防控期间,老王老宋本应自我保护宅在家里,但老王戴着口罩,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守在小区门岗,登记,测温,严防死守,有模有样。老宋在微信群发现了老王的秘密,担心守岗人员顾不上吃饭,立马从网上购买了两箱方便面,送到了居委会。他见老王始终如一不下火线,竟以读书班志愿者的名义向社区中心请缨,报名到地铁口值班守岗去了。老王关照他,年纪大了,歇一歇。老宋拍拍胸脯夸自己棒棒的,指着老王的头领:“为小区你太操心了,头发掉光了,我帮你分担一点。”
向来乐观的老宋蹦来蹦去,马不停蹄,直到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他才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等他从医院回来,老王上门看望,关照老宋好好在家静养。老宋说:住在医院医生说我体质好,所以很快康复了。自信的表情从言语中流露出来,似乎年轻正当时。
老宋需要休养,老王尽量不去打扰他。老王在布置读书班的“鹤邻书屋”的读书环境,欲以崭新的面貌引凤筑巢,孵化生机,创造更好的读书氛围。老王又有新的布局,老宋知道了。他来到“鹤邻书屋”,为常青树浇水,为书架的读物分门别类。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老王和老宋,老字辈的人生旅途,留下一路芬芳,途中奔腾不息,喷发出炽烈的火花。他们如此执着,也许是积淀更多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