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下文明养犬成为自觉
文明城区复检阶段,志愿者小李入户宣传,被养在楼道里的狗咬了一口,虽然狗主人负担了打疫苗的费用,但是小李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精神受到的伤害将成为长久的阴影。像这样被宠物狗咬伤的事情在社区还有数起。居委会干部说:“我们会对不文明养犬的业主进行教育批评,但是,想让文明养犬成为一种常态,归根结底在于居民的自觉行动”。
8月底,《公约》推出后,居委会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与小区里养犬的业主陆续签订了承诺书,《公约》规定业主必须依法依规养犬,携带犬只出门时必须为犬只系上狗链,外出遛犬必须及时清理狗粪……在“居民自治”原则指导下,文明养犬也在慢慢显出成效。自《公约》推行以来,养在楼道里的狗都被“请”进了家门,遛狗的居民都会自觉为狗拴上狗链,不少居民还会随身携带塑料袋,及时清理狗粪。居民们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说:“过去领小孩子出来玩,最怕遇到不拴链的狗,怕被狗咬着和吓着。如今好了,我们可以放心了。”
文明养犬还须从细节入手
除了推行《公约》,签订承诺书,居委会还采购了一批狗绳,免费分发给养犬居民,不少平时自以为狗不会伤人、没注意牵绳的居民难为情了,表示以后出门一定遵守规则。看似寻常的小物件,却是宠物不扰民的一件“法宝”。物业也制作了文明养犬温馨提示栏,挂在小区公共场所和楼道内。“这些公约宣传随处可见,潜移默化中规范着大家的养犬行为,”居委负责人说道。
“心头病”也在慢慢被破解,居委会干部介绍:“《公约》出台以来,不文明现象少了,今后我们将陆续推出文明养犬的相关活动。如此,文明养犬行为就可以有效延续巩固,直至成为自觉。”对此,居委会干部充满信心。
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