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剧团上门为一位老人演出可行吗?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真的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吗?享受服务的老人又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带着这些疑问,9月3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市民与社会》栏目主持人秦畅邀请“一个人的剧场”发起人—金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副主任朱华和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晴暄走进直播间,与市民朋友们一起探讨关于“一个人的剧场”相关问题。
直播中,朱华副主任就“一个人的剧场”发起原因、运行模式、服务对象选择等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他提到,“一个人的剧场”是以大调研为前提,解决文化服务盲点为目的,通过文化志愿者的义务演出,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带去精神慰藉的特色服务。
刘晴暄副教授对“一个人的剧场”公益项目表示支持,并对项目的长远运行给出建议:失能老人的内心往往是孤独寂寞的,希望社区可以将这个项目赋能更多心理疗愈的功能,邀请专业人士给演出志愿者开展培训,让他们在演出中融入心理治疗的元素,给予老人更大的帮助。同时,为更加有效、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可完善上门演出的筛选机制,在有限的资源中,服务到最需要的人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同幢楼宇的老人到演出对象家中共同观看演出,既活跃了邻里关系,也让演出惠及到更多人。
据了解,“一个人的剧场”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已服务社区8户居民。今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采纳专家、听众的意见,完善筛选机制,优化节目内容,探索文化演出与精神疗愈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新模式。
沈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