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区实际
确定服务重点
城市经典社区是一个国际化社区,社区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但日常在社区活动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居委首先深入社区老年群体开展“老年关爱”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使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他们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参加社区的“学雷锋”“助残助老”等帮、带活动,并做好服务工作的登记,以此调动社区居民加入慈善行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志愿服务队把社区里的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当做自己的家人,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每周一次上门探访,关心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每当严寒酷暑来临,队员们时刻牵挂着老人,尤其是几次下大雪、刮台风,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提醒他们不要随便外出,并嘱托小区保安密切关注老人们的安全,老人们的身心得到了很大帮助和安慰,老人家的子女也十分感激社区。
以需求为导向
确立服务项目
居委始终围绕社区工作中心,结合社区需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志愿服务项目。为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居委针对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不同,服务对象所需服务的时间长短,将服务对象分为长期服务和临时服务,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对于临时服务需求,居委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推出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并明确主题,由社区搭台,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开展慈善志愿服务;对于长期服务,主要是把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家庭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采取“一助一”“多助一”帮扶和对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服务。居委还根据这些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划分为不同类型,与社区所驻单位共同开展服务活动,如文峰理发店就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免费定期上门服务。
运用典型示范
发动众人参与
社区志愿者行动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等一切力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居委注重挖掘社区内志愿服务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运用典型示范。近年来,居委陆续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志愿者典型,如积极带头参加社区慈善公益活动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的曲殿海一家;坚持多年为两对高龄残疾夫妇义务上门测量血压的全职太太闫雪莲;创建了“经典文化指导室”,将自己捡来的废弃装修材料创作的根雕、油画、陶艺作品陈列其中,供居民免费观赏的上海市“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王春明等。一批典型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如今,居委里涌现了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的薛红、咸维君、刘永妹、林寿法、朱解芳等几十位志愿者骨干以及组织大家开展丰富多彩各类团队活动的魏大功、蒋文琴、蒋一芳、吴桂芳、陈根龙、施文琴、王守平等一批文艺能手。他们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广受居民好评。
胡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