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退休20年、已是80岁的老人,如今,生活自理,闲暇时还能写一些文章,社区活动时能上讲台作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还能和大家一起练练书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有人好奇地问我:“潘爷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我都会笑着告诉他:“就一条,就是让自己经常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那么哪些是良好的心态?积极、自强、明智、宽容、豁达、辩证的心态可以说是良好的心态。不良的心态又有哪些呢?诸如消极、抑郁、恐惧、侥幸、埋怨、焦虑等,都可以算是我们要尽力消除的不良心态了。一句话“趋利避害”,说起来每个人都懂,但真要做起来,恐怕就不容易了。
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复杂难题全部看透想通,不钻牛角尖,确实难度很大。从小来说,它牵涉到每个人的自身修养、理论水平、生活经验;往大来讲,它牵涉到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说,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每一道题都大有文章,不是很容易就能解开的。
在这里,我提一条这么多年来自己摸索的经验,叫做“凡遇到难事,近学钱伟长——自强不息;远学郑板桥——难得糊涂”,希望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启发。
我在日常生活中有个习惯,就是每晚入睡前,不带任何思想包袱上床,让大脑始终松弛,头一靠枕头,不到几分钟即可进入甜蜜的梦乡,并且一觉睡到天明。
我1999年退休后,学校、学区仍续聘了10年,直至2005年离开从事四十余年的教育岗位,进入社区。我先后担任居委委员、“夕阳红”学习班班长、书画班班长、沪剧队政治指导员、治安巡逻小组组长、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指导员、世博会新闻媒体志愿者、平安志愿者……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我的生活排得满满的,让我走上了“融入社区、颐养天年”的快乐人生大道,成为群众组织里的积极分子。十几年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凡是组织开展的活动,尽力不缺席;凡是组织号召做的事,带头完成。
我曾经在学校中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退休后有人开玩笑地对我说:“老潘,进入社区后要把自己当做一个‘草民’。”我的理解,当领导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代表的是责任,而不代表地位的特殊,每个人本质上都是一介“草民”。在社区活动中,更需要和街坊四邻心平气和地交流、交心,广交朋友。社区的各项活动,让我再次体会到人生的价值,让我憧憬着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杨镇路居委居民)